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逻辑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逻辑

在对本书的研究背景阐述的同时,针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进而提出研究的问题与目的。随之依据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律,结合财政政策工具的特点,确定本研究的逻辑思路如下。

一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是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此,先从理论的角度解释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定位、激励机理,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在展开具体研究之前,先对财政政策存在的逻辑起因,即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善等问题进行论述;随即针对科技创新的特点,提出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其后就财政政策在诸种创新政策中的定位进行说明;最后对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理进行重点分析,以明确各种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阶段及侧重点。

二是在理论分析之后,需要结合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对激励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以探寻目前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首先,对我国现阶段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现状分析需要参照系。基于此,本书拟从国际比较的视域来认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现状。其次,在对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现状有所认识以后,也需要对相关政策工具的效应进行评估,也就是探讨财政科技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以及政府风险投资政策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政策效果是否显著。评估主要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不仅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还要对各种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进行分析,进而对政策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最后,为了进一步认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效应,还需要对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实践效应进行分析。对此本研究选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对科技创新相关的财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由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各种创新政策措施实施的“特区”,从建立至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措施,有的已经推广,有的还没有推广,对没有推广但成熟的经验做法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论证,以实现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的不断创新。

三是依据研究结论,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现实需求,提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的建议。虽说提出建议不是学术研究的必然,但却是任何一项研究的自然逻辑延伸,甚至可以作为验证学术研究结果与真实世界相吻合的基本标准。因此,针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参照系,提出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建议。

逻辑框架如图1-5所示。

图1-5 逻辑框架图

1.4.2 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通过对相似问题的国际比较,尤其是与典型创新型国家针对科技创新的相关制度、政策以及在相似发展水平上所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与发展趋势,为新时代我国建立完善的、与转型经济现实需求相适应的、推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提供借鉴。

(2)实证研究。激励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包括财政科技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以及政府风险投资。本书针对以上四项政策措施,应用Stata11.0软件先进行政策综合效应回归分析,对各项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总体效应进行判断;此外,由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所以,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也需要探讨,同样采用Stata11.0软件,对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增值税与R&D经费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各项政策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3)案例研究。理论论证、比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仅仅是对问题在限定条件下的探讨,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所体现。基于此,本书选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财政政策支撑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就、政策演变以及执行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找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有什么特点,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本书的对策研究提供具体的建议。 +mVL3fWfG3YDsXz0vtJYsta12asu1d144gStOAQWJlkWT+OK0KWsHCBplVlZgfp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