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鲁京明 厦门大学法语系教授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法布尔(1823—1915)的一部传世之作,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昆虫记》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法布尔也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没来得及做出最后决议,便传来了法布尔去世的消息。但是法布尔的影响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相反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又掀起了《昆虫记》热。

法布尔(1823—1915)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方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7岁进入乡村小学学习,小学没毕业就随家人迁居到罗德兹市居住,后来一家人又因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因而不得不外出做工而无法正常读完中学。靠着勤奋努力,他15岁时考上了阿维尼翁师范学校(现为阿维尼翁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中学教师。之后他靠自学,花了12年时间,先后取得好几个学科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穷一生之力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他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耗费数十年时间成就了这部经典之作《昆虫记》。

荒石园,法布尔的故居,位于法国东南部的塞里尼昂-迪孔塔镇。自1879年起,法布尔一直生活在这里,进行观察、实验及写作。

《昆虫记》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昆虫记》记载的情况真实可靠,详细深刻。二是,文笔精炼清晰,文风质朴,别有风趣。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在于法布尔超凡脱俗的个性及哲人般深邃的思考。法布尔向我们展示了昆虫世界从不为人关注的东西——昆虫的本能、婚姻、习俗,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这些小生命的悲悯情怀。

法布尔在荒石园的昆虫实验室里观察和研究昆虫。

我们可以在《昆虫记》里深刻感受到法布尔的这种情怀。他把昆虫看作是朋友、邻居:白边飞蝗泥蜂在他家门槛处的瓦砾地里筑窝;为了进入家门,他特别小心,生怕踩坏了它们的窝,或是踩死正忙着干活的“矿工们”。胡蜂和马蜂是法布尔家的常客,它们来到饭桌上看看它们想吃的葡萄是不是熟透了。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是有灵性的,他研究昆虫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类认识和理解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了解它们的生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长久以来,人类总是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我们周围的那些小生命。在《昆虫记》里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把自然万物看成是一个生态链,看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在这个封闭的链条上环环相扣,失去哪一个环节这个链条都是不完整的。在大自然中,昆虫是那样的渺小,它们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它们需要人类的关爱,同样人类也需要它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布尔将昆虫缤纷多彩的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人类与万物的关系。

本书根据《昆虫记》法文原版选译,所选昆虫主要为一些平常容易被忽视的物种,也包括一些蜘蛛。按照现代分类学的定义,蜘蛛不属于昆虫,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也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蜘蛛。这并非是法布尔对于分类学知识的不了解,相反,法布尔认为,即使蜘蛛有8条腿而不是像昆虫一样有6条腿,可“关于本能的研究并不考虑这些”。他还进一步解释,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其身体是由一节一节拼接起来的,法语中“昆虫”和“昆虫学”这些名词的语源上也包含了“断成一节一节”的含义。可见,法布尔并不拘泥于分类学的细节,他关注的、倾注热情去探索的是这些生命本身。他科学的态度,以及发自内心的对于昆虫、对于生命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和热爱。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盛誉法布尔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国大文豪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诗人荷马”。法布尔的《昆虫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和阅读的享受,他深邃的思想和他对人生、人与昆虫、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感悟更是具有启迪作用。他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反思我们对自然界造成的种种破坏。可以说,《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昆虫的史诗,还是一部深刻的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录。 3/us0tJGJTaT0WYbLPrEIMhtGLGmPI4xo+cbJyJh97r83hlsKc0Mm7yaguSqaI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