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订版序言

本书初版于2001年,出版后曾获得“第七届(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这也是目前为止我的著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天看来,书中所用材料有的已显陈旧,一些表述亦有欠妥之处。这次再版,修正了原书中的错误,补充了新一些材料和新想法,进一步推敲了一些表述,但仍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和基本风貌。

这部书初版以后,我投注较大精力从事心理文化学理论和方法的构建工作,终在2013年出版了《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算是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有了一个集成总结,也算是对本书初版序言中提及的那个“斯芬克司之谜”的一个学理性解答。原计划将该书的修订版作为“心理文化学堂系列”丛书(该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批出版的三部著作是:尚会鹏著《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研究》、尚会鹏著《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比较研究》、游国龙著《许烺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理论研究》)之一部出版。但这时,我从北大出版社得到了此书将作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精品文库”之一再版的消息。我不敢称自己的作品为精品,因为我知道目前中国的学术生态不好,合格的学术产品少,精品更少,而且,是否精品,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在一个人们常常抱怨“被代表”“被幸福”“被和谐”的时代,自己的著作“被精品”,毕竟是一件满足作者自尊心的高兴事,尽管“被精品”的东西也未必是真正精品。由于精品文库有一个总体设计,难于与“心理文化学堂系列”兼顾,经考虑,我放弃了将该书放入“心理文化学堂系列”丛书的打算。

随着中印两国交往的密切和互联网的发达,现在去印度旅行、工作、访问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信息也比本书第一版时大为丰富。近些年,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种姓制度及印度教社会亦发生了变化。但如书中所言,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一部分,它与印度教社会如影随形,只要印度教在,种姓制度就不会亡,它对今日乃至可预见将来的印度教社会仍会有影响。今天,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随时能得到种姓影响印度教徒生活和行为方式的信息,如“不可接触者”被烧死、被强奸,对违背种姓规定的通婚者实行“荣誉处决”及海外的印度人在择偶、交往中仍受到种姓意识的影响等。我还注意到,种姓问题还影响到进入印度的外国企业的经营,发生在2012年8月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的日本铃木汽车印度子公司“玛鲁蒂铃木”工厂的暴乱(造成1人死亡、约90人受伤,工厂停产。原因是工厂的印度管理人员对员工发表了基于印度教等级制度的歧视性言论),可视为种姓制度至今仍在起作用的一个新例证。这也佐证了本书中(亦基于心理文化学)的一个观点:种姓,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会发生变化,但作为印度教徒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行为原理,它根植于印度教徒心中,构成印度教徒民性的一部分(用心理文化学的术语说,它是“阶序人”这种印度教徒的“基本人际状态”的一个维度)。正如苹果树,无论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无论其个体有怎样的差异,总能看出其与梨树的不同。本书提供的材料可能不是(也做不到)最新的,但它研究的问题是在严肃思考印度教徒的行为方式、解读印度教社会时必不可少的。

这次修订版的责任编辑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胡利国先生(他也是我另一部书《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责任编辑),感谢他为该书做出的认真细致的工作。

尚会鹏
2015年1月于北京智学苑白求村 7kf4H0p+nBWpzxT3TQCBfirWYhjKElPxTjvMkwE3sOPgz92EtlypUlUQIlFWu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