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研究空间及意义

北京话作为现代普通话的基础,可以说一直倍受关注。近代以来北京话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北京话在语言演变方面十分典型,颇具代表性。因此,本书选题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学界普遍认为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差别很小,所以将北京话作为区别于普通话的一种方言的研究并不充分,对清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的关注与研究也还不够。实际上,北京话有不少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尤其是清后期至民国初期的北京话,又与现代北京话有不少差别。文献资料中反映出的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词义用法以及音变现象出现于清后期至民国初期的北京话里。那么,究竟这一时段的北京话里有哪些特殊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现象?它们是如何存在又怎样消失的?对此,以往的北京话研究著述里分析不够,这不能不说是该领域研究的缺失。因此,清后期至民国初期北京话亟待关注研究。

历来对近现代北京话的研究,使用的语料往往是雍乾时期的《红楼梦》、咸丰同治时期的《儿女英雄传》和20世纪30—50年代的老舍作品。这其中实际存在一个空白时期,即清末民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有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北京话,但深入研究还很不够。究其原因:一是对这一时期北京话的研究价值认识不够,导致对其关注时间较晚;二是通常可见的这一时期北京话的材料比较匮乏,尽管现在已经陆续新发现了一些记录清末民初北京话的书面材料,但很多还没有经过整理,不便于查阅。这些都无疑妨碍了研究进程。可以说,目前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走在前面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果和经验。近年来,中国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时期北京话材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也有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vBW6emxzyIYabeGCmixSoLS4sZVGL1pc8hawBuhRyL81dlVUGb4UUZRR/85MbT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