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物产分布

长江上游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不仅粮食作物占有重要地位,且盛产糖、麻、桐、茶、药材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是传统上游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要基础。川西平原为水稻主要产区,所产之米除自给外,大量外运。该区盛产茶叶。茶树适于高温多湿、地下排水好的坡地,茶区分布于盆地四周高山,略成圆形。高山地区中尤以西部及西南、西北三方面的山坡为主要产区。而岷江中下游两岸,北起汶川、南止宜宾茶树最为稠密。该区农民以养蚕制丝为主要副业之一,故盆地内各县几乎都有,各区中以潼绵和嘉叙产量为丰,其中尤以三台、乐山为最。长江上游药材类别繁多,主要输出药材60余种。

上游产桐区域遍于全域,然植桐最宜、产量最丰者推沿河山区一带,由巫山沿长江上溯,由涪州沿乌江,由重庆沿嘉陵江。三大流域所经各县遍布桐树,累计达60余县。其中以长江流域下川东的云阳、奉节、开县、万县、忠州等最盛,乌江流域各县次之,嘉陵江流域又次之。

长江上游矿藏丰富,清代已经开采的就有煤、金、银、水银、铜、铁、铅、锡、石棉、岩盐等。其中尤以煤、金、铜、铁和盐分布最广。煤分布于成都、宁远等15个府、直隶州,产盐区有20余县,尤以富荣为冠,占全部产量60%,犍乐次之,占20%。

丰富的物产奠定了上游农业长期稳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理差异是生产地理分工的自然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那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的地区生产的商品,必然向自然条件不利、生产成本高的地区流动,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地理分工。如富顺、荣县和犍为等区,由于丰富的岩盐资源,较便宜的水路交通条件,因而形成了几个著名的产盐工业区,大批盐工聚集在那里,产生了许多相应的社会设施,从而围绕采盐形成了经济区域;又如内江、资州产蔗,形成制糖手工业区;隆昌、江津等地产麻,形成织造夏布手工业区;云阳、万县、忠州、开县等盛产桐,形成桐的供销中心市场;三台、射洪、盐亭等地产蚕,形成丝织的手工业区等。可见,自然条件对各地区生产力布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ElQXRxRccQxxdlFfH4grVhJjUnkhVTId85QmNhMNpS3SWDt3LvB7Ry/uwVl7+M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