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说明了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从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两者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例如,如果中小学教科书和小说书都提价50%,谁都知道中小学教科书的需求量几乎不会减少,而小说书的需求量则会大大减少。说明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数量关系的概念是需求弹性。这个概念对我们运用供求关系分析各种经济问题是十分有用的。
需求弹性又称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了10%,需求量减少了15%,则需求弹性为1.5(按计算应该是-1.5,为了方便取其绝对值)。
不同的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则为需求富有弹性;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则为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富有弹性是小幅度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如小说书),需求缺乏弹性是大幅度的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小幅度变动(如中小学教科书)。决定某种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需求强度和替代品的多少。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有弹性,替代品越少越缺乏弹性,替代品越多越富有弹性。例如,中小学教科书就是由于必需且无替代品(指定用书)极为缺乏弹性;小说书则属于休闲的奢侈品且有许多替代品(其他休闲类书)而富有弹性。
从需求弹性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其他弹性:某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交叉弹性;某种物品需求量变动与该物品广告支出变动之间的关系是需求广告弹性;某种物品供给量变动与其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是供给弹性,等等。这些弹性概念对我们分析许多现实问题极为有用,是重要的分析工具。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例一:为什么某种化妆品降价会实现薄利多销,而小麦降价却使农民受损失。
我们知道,化妆品属于奢侈品且有众多替代品,因此,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小,而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大。总收益等于销售量(即需求量)乘价格。当这种物品小幅度降价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总收益增加,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含义。但小麦属于生活必需品且替代品少,因此,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大,而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小。当这种物品大幅度降价时需求量只有少量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
例二:如果对高档奢侈品征税,谁将承受这种税收的负担。
乍一看,答案很简单,谁购买这些高档奢侈品当然是谁纳税,谁承受税收负担。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直接纳税人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税收承担者。有些税纳税人也是税收承担人,如个人所得税。但有些税纳税人可以把税收负担转嫁出去,如香烟的税收由生产者和经营者交纳。但可以通过提价来转移给消费者,实际最后是烟民承担了税收负担。这个问题是税收归宿问题,涉及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摊。税收分摊则与弹性概念相关。一般来说,如果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税收负担主要由生产者承担;如果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负担主要由消费者承担。香烟就是后一种情况,而高档消费品则属前一种情况。高档奢侈品属奢侈品且有众多替代品,需求富有弹性,但在短期中生产难以减少,故而供给缺乏弹性。这样高档奢侈品的税收实际落在了生产者身上。1990年美国国会决定对豪华汽车、游艇等高档消费品征税,其目的是让消费这些物品的富人交税,以帮助穷人。结果富人不消费这些物品(用国外旅游等替代),税收由生产者承担,生产者无法经营只好解雇工人,旨在帮助穷人的政策却害了穷人,1993年不得不取消了这种税收。
以上这两个例子说明,弹性的概念对产品定价、政府制定政策都十分重要。了解了这个概念使你对许多问题的分析会更深入,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弹性概念是供求分析工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求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决定,那么,消费者与生产者又如何决策呢?这正是我们以下几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