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讲
中世纪美术的皈依

我注定生活在狂风暴雨之中。

处在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

而你们……一个更为美好的时代翘首以待。

一旦黑云消散,

我们的后人将再次沐浴在昔日荣光下。

——彼得拉克(1304—1374)

中世纪的精神历史是写在大教堂的石头上的。

——维克多·雨果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长达近千年的时期,从西罗马帝国476年的覆亡到大约1450年为止。

这一时期被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s),其实已经是17世纪的事情了,它的含义是指处于光辉灿烂、成就显赫的古希腊罗马与近代之间一个漫长的、灰暗的时期。因而,有时它也被称为“黑暗的时代”。

中世纪艺术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成为基督教堂而皇之地向大众传递信息、教义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艺术就是基督教艺术。不过,这么说,似乎又过于简单化了。我们知道,基督教的发源地是中东,当它终于以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了自身的重要地位时,很自然地带来了东方的文化因素。与此同时,古罗马帝国毕竟和古罗马艺术有深刻的联系,不可能彻底遗弃,因而中世纪的艺术中的罗马成分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结果。最后,当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汲取当地的文化成分(所谓“蛮族艺术”)。直到10世纪左右,才有了相对整合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而,在风格上说,中世纪艺术是多样化的融合的结果。

但是,在中世纪,艺术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形式来叙述宗教的故事,将教义变得形象化起来。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会支配下为神效力的工具,而且后人大都不知道作品的创造者的姓名。在这种意义上说,艺术进入了一种特殊限定的空间。在禁欲的前提下,大概只有基督才有裸体的特权,因为需要反映受难的真实和基督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但是,对于人的裸体表现也就被排除出去了。只是到了中世纪的后期,一种回到古典、回到现实人生的艺术追求才渐渐显露出来迹象,但是,这与其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还不如说是静悄悄经历的变化而已。

艺术史上的中世纪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这些阶段的艺术都是表现基督教思想观念,不论是雕刻、绘画、彩色玻璃画等等,都用来装饰在教堂建筑上。即使是小型的绘画(如便于携带的圣像画和书籍插图等)也是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的作品。

中世纪艺术在风格上与古希腊罗马艺术具有极大的差异,往往趋于装饰性、抒情性、象征性以及观念化的表达,本质上远离了现实生活,而且并不注重写实性的技法,如透视、比例、质感、量感等原则,而是采取变形、抽象和超脱时空等的手法。 lOqbOyOqX32fjj2oI2zT1brdRwiJvwKNk1qdhekubEkUKi8cQ3vMmPXCQvcP6y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