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摩洛哥现代文学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东北濒地中海,东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相邻。

摩洛哥是非洲古老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7世纪开始阿拉伯-伊斯兰化。从15世纪起,先后遭到西方列强的侵入。

摩洛哥于1912年3月被迫与法国签署《非斯条约》,从此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同年11月,法国又同西班牙签定《马德里条约》,确立西班牙在摩洛哥的占领区(约为法占区的1/20),法、西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法国殖民主义者还利用摩洛哥民族中有40%是土著的柏柏尔人这一特点,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曾相继于1914年、1930年颁布过两道柏柏尔法令,把柏柏尔习惯法纳入法国的司法体系;还兴办了一些法国—柏柏尔学校,课程全部为法文,企图拉拢柏柏尔人,使之不能和阿拉伯穆斯林结成统一的反法联盟。法国殖民主义限制摩洛哥教育的发展,摧残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力图使摩洛哥与东方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隔绝开来。

但摩洛哥人民一直坚持反殖民化的斗争,从未屈服。1921年到1925年东北部里夫地区曾爆发大规模农民武装起义,并建立里夫共和国。这次起义虽被法、西联军残酷镇压下去,但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并未停息。参加这一斗争的有爱国的宗教学者、民族资产阶级、青年学生、工人和一般市民。应当特别提及的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摩洛哥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就深受伊斯兰教改革家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和穆罕默德·阿布笃学说的影响,形成旨在恢复祖先的或原始的伊斯兰教纯洁性的“萨拉菲派”,把要求复兴伊斯兰教和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从兴办教育、创建现代伊斯兰学校(即自由学校)入手,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专制主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后来,萨拉菲派与一些受过法式教育的爱国者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组成民族集团、民族党、独立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盟军在摩洛哥登陆,摩洛哥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更加强烈,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罢工、示威。此后,摩洛哥苏丹穆罕默德五世也向法国提出备忘录,要求修改《非斯条约》。恼羞成怒的法国殖民当局于1953年废黜和流放了这位苏丹,并残酷镇压民族解放运动。摩洛哥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展开了反法武装斗争,终于迫使法国于1955年11月同意穆罕默德五世复位。1956年,法、西先后被迫承认摩洛哥独立。

独立后,摩洛哥政府对内积极推行阿拉伯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文学艺术的创作;对外实行文化开放政策,从而为摩洛哥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摩洛哥的现当代文学是在继承、发扬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并借鉴新时代新文学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借鉴又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向西方文学特别是法国文学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则是向在文学复兴方面先行一步的东方阿拉伯国家如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特别是旅美派文学)等学习。 6eOHgZ3Fe2Fxn+EsLBMwCKQG954RdksF3pQf1t0W7/uD22manATnxu4co6RwcB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