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苏丹的现代文学

第一节 历史与文化背景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东北濒红海,北与埃及接壤,面积有188万余平方公里,是非洲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苏丹古称“努比亚”,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千纪末,这里就已有居民。其文明是非洲古代尼罗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7世纪中叶至15世纪,大批阿拉伯部落经埃及、红海移居这一地区,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也随之在这里流传,苏丹渐成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苏丹至今仍是个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主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存在一定的民族、宗教矛盾,民族、宗教冲突时有发生。

名义上臣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控制埃及后,曾于1821年派兵先后征服了苏丹尼罗河沿岸各部落,苏丹大部分地区遂沦于奥斯曼帝国与埃及统治之下。1874年,埃及统一了整个苏丹。

19世纪70年代,英国殖民主义者开始在苏丹进行野蛮征服。苏丹人民不堪忍受他们残酷的掠夺、压榨,于1881年举行了长达10年举世闻名的马赫迪武装起义,并于1885年打败了入侵的英国殖民军,杀死了英国派去统治苏丹的总督戈登(也是曾血腥镇压我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英国殖民者不甘失败,于1898年卷土重来。1899年,苏丹沦为英、埃共管,实际上被置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英国人在苏丹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有时是实行铁与火式的残酷镇压;有时则利用宗教、宗族或部落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分化瓦解。

苏丹的阿拉伯文学同苏丹的政治发展紧密相连。在苏丹人民反抗奥斯曼、埃及和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一批诗人。他们受到革命起义鼓舞,描写起义斗争的场面,揭露外来殖民者的丑恶嘴脸,歌颂爱国的起义将士和苏丹人民的光明未来。许多诗人、作家战死沙场。马赫迪起义失败后,有的诗人、作家被捕受审,有的保持沉默。民族文学一度衰滞。

1902年英国人在喀土穆创办了“戈登学院”,本意是要培养一批可供他们驱使的奴才。他们从埃及、黎巴嫩聘请了约50位教员。结果,这一学院却为苏丹的近现代文学复兴创造了条件。苏丹很多诗人、作家就是在这所学院了解了阿拉伯丰富的文学遗产和西方的科学、文化,也受到有关宗教改革、社会改良、妇女解放等进步思想的启蒙。

1924年,民族解放运动再度兴起。一些知识分子和军官组织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白旗会”。旋即苏丹军队发生反对英国军官头头的兵变,全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虽被镇压下去,却促使苏丹人民民族意识增长,出现了“苏丹是苏丹人的苏丹”的口号,从而也为苏丹现代文学的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埃及、黎巴嫩在苏丹的教师,通过埃及、黎巴嫩等国报刊的传播,也通过去国外留学(其中有去西欧的,亦有去埃及、黎巴嫩的)人数日增,苏丹的知识分子逐步接触了欧洲文化和各种新思潮,他们愈加迫切地要求改变愚昧、落后、封闭、保守的状况,渴望冲破旧思想牢笼。

苏丹的文学就是在埃及、黎巴嫩,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民族意识由觉醒而日益增长中开始复兴的。

20世纪30年代在苏丹出版了第一批文学杂志——《复兴》( ,an- ,1931)、《曙光》( ,al-Fajr,1934)等。这些杂志刊登诗歌、散文和评论文章,并最早引进了小说这种形式。诗歌由于是阿拉伯民族最熟悉的传统体裁,又有诗人常常以他们的激情鼓动群众斗争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在文坛上处于领先地位。很多诗人本身就是爱国志士,他们常用火一般的诗句鼓舞人民投入反对殖民主义的爱国斗争。小说则多涉及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婚姻、家庭和陈规陋习的问题。1938年在喀土穆成立了“毕业生总会”(Mu’tamar al-Kharījīn al-‘āmm),并在各地建立分会。这一组织的出现,是苏丹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很多作家和诗人团结在一起,每年在一个大城市举办由全体文学家参加的文学节,给各种文学体裁的优秀作品颁发奖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这一组织在苏丹北部和东部各大城镇已有分会一百多个,有会员两万名。同时,在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文学俱乐部或小组。这些刊物和组织在团结、培养苏丹诗人、作家乃至推动整个现代苏丹文学的复兴运动的进程中,都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丹不断爆发争取民族独立的群众运动。苏丹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纷纷建立自己的政党,他们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1946年3月,在埃及反英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下,苏丹所有政党举行会议,并通过决议,要求英国军队撤离苏丹,废除英埃共管苏丹的制度,建立苏丹民主政府。英国拒绝了这些要求,逮捕了大批苏丹爱国人士,并在各大城市加强了警察统治。在此期间,一些文学报刊被迫停刊,一些作家、诗人遭受迫害,文坛再度冷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特别是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48年,铁路工会曾进行为时33天的大罢工,受到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的声援。文坛再度活跃,诗人、作家积极参加斗争。1951年,埃及宣布废除英埃“共管”苏丹的协定。1953年2月,英国被迫与埃及达成关于苏丹自决的协议。1956年1月1日,在隆重的苏丹独立大典上,宣告苏丹共和国诞生。从此,苏丹便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进入了国际社会。1958年11月7日,阿布德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实行军人专政。1964年10月,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军政权运动,推翻了阿布德的军政权统治,组成了过渡政府。1965年6月,乌玛党和民族联合党为主的新政府组成。1969年5月,尼迈里率部发动政变,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4月,尼迈里政权又被推翻。苏丹独立后曾多次发生政变,政府亦几经更迭和改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苏丹独立后,苏丹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报刊不时用整版的篇幅来介绍、讨论各种文学流派、思潮,评介作家、作品。文学团体相继成立,早在1953年就在恩图曼成立了“文学俱乐部”,后改称苏丹作家协会,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早成立的文学团体之一。小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取代诗歌的地位,而成为苏丹文坛的主要艺术形式。戏剧也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到了70年代,国内业余剧团蓬勃兴起,演出活跃。总之,在苏丹坎坷的发展前进道路上,进步的诗人和作家一直与人民站在一起,为彻底清除殖民主义、封建残余势力,为建设一个真正独立、自主、富强的苏丹而斗争。 CQ8+2KyF8O9HCKZYX4ztd8wNzakrols/jrxXrF72/r13C5Zs0IBt+hewGyDP9F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