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诞生在希腊北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菲力普的朋友兼御医。也许受父亲的影响,他终生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感兴趣。17岁时,入柏拉图创立的雅典学园,师从柏拉图达20年之久。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的顶尖人物。正像天才人物之间经常发生的那样,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似乎相处不快,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持批评态度,曾隐含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并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过,从柏拉图那里,他学会了哲学的思辨、推理和论证方法。柏拉图去世后不久,他应雅典学园先前的同学赫米亚斯(Hermias)的邀请,来到了后者所统辖的小亚细亚的阿索斯。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学园,在他周围聚集了一些柏拉图学派的哲学家。也是在这里,他娶了赫米亚斯的侄女皮西亚斯(Pythias)为妻,生有一个也叫皮西亚斯的女儿。在阿索斯三年后,他应泰奥弗拉斯多(Theophrastus)的邀请,到离阿索斯不远的一个岛上待了一段时间。泰奥弗拉斯多后来成为他最忠实的追随者。公元前343年,他应马其顿国王菲力普之邀,担任时年14岁的太子亚历山大(即后来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为时7年。公元前334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由于得到来自亚历山大大帝及其他行政官员的丰厚资助,占有了阿波罗吕克昂(Lyceum)神庙附近的广大地区及其园林,创办了一所学校——吕克昂学园。由于采取师生同桌吃饭、在花园里边散步边教学的方式,他的学园被称为“逍遥学派”(源于希腊语“peripatio”,意为“漫步”)。在雅典,他开展了范围广泛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使吕克昂学园成为一个创造性学术活动的中心,园里修建了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在学园创办将届12年之际,亚里士多德身陷政治困境之中。因为一方面,他与亚历山大的关系开始冷淡;另一方面,他在雅典仍被认为是亚历山大和马其顿政权的盟友,遭到了雅典的反马其顿党派的激烈攻击。亚历山大病故之后,雅典爆发了仇恨“马其顿党”的风暴,亚里士多德首当其冲,与先前的苏格拉底一样,被控以“亵渎神明”的罪名,他决定“不给雅典人第二次扼杀哲学的机会”,把学园托付给泰奥弗拉斯多,自己逃离雅典。次年死于逃亡途中,享年63岁。在遗嘱中,他请求葬在亡妻皮西亚斯的墓旁,并为继室赫皮利斯(Herpylias)的生活做了一些安排。亚里士多德与继室生有一子尼各马可,他的一部伦理学著作就是以其子的名字命名的,叫做《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一生著述宏富,据说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在他去世后,其侄子带着他的一些主要著作去了小亚细亚的塞普西斯,在那里把它们封存在一个洞穴里,据说封存了两百年,之后被转移到罗马,交给了亚里士多德派哲学家、吕克昂学园最后的领袖——罗得岛的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 of Rhodes)。公元前60年,安德罗尼柯根据主题将这些著作加以编辑、分类。今天所知的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都是根据一些短篇编辑而成,总数大约是47种,其中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讨论逻辑问题;《形而上学》,讨论抽象的一般哲学问题;《物理学》《论天》《论生灭》《论灵魂》,讨论自然哲学问题;《尼各马可伦理学》《大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讨论道德伦理问题。此外,还有《政治学》《修辞学》《诗学》以及有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著作。其著作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和发现,三是他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些著作中,他对先前的一切哲学进行全面认真的批判研究,兼收并蓄;对千差万别的宇宙现象作出多种方式、多个层次、多个侧面的阐明,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科学史以及文化史上,亚里士多德发挥了广泛而又重要的影响。

《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其中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六篇。在《范畴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十范畴”——实体、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具有、活动、遭受,认为这些范畴既是对外部存在的分类,也是对命题的主谓词的分类,由此开创了对命题的主谓式逻辑分析。在《解释篇》中,他讨论了主谓式命题(直言命题)及其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及其真假关系,阐述了著名的“二值原则”(任一命题或真或假,非真即假,非假即真)及其反例(所谓的“海战问题”——“明天将要发生海战”,在今天既不真也不假)。在《前分析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推理理论,主要是以直言命题作前提和结论的三段论,以及以模态命题作前提和结论的三段论,区分了它们的格与式,讨论了它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以此区分有效的三段论式和无效的三段论式。在《后分析篇》中,他阐述了他的证明理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公理化思想,即由基本概念(不加定义就加以接受的概念)通过定义得出派生概念,由基本命题(包括公理和假设)根据给定的推理规则得出一系列定理,由此构成一个有严格逻辑秩序的理论体系。在《论题篇》和《辨谬篇》中,他讨论了论辩、谬误以及对谬误的反驳。此外,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他还重点探讨了矛盾律和排中律,这是两条最基本的思维规律。总体来说,在这些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种“大逻辑”框架,后来十几个世纪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逻辑教学体系,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思维基本规律”,在他那里已具雏形。但他在逻辑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是以直言命题为对象、以三段论理论为核心的词项逻辑理论,该理论迄今为止没有实质性变化,只不过作了少许添加和改良。亚里士多德是名副其实的“逻辑之父”。

古希腊的麦加拉派(the Megarans)和斯多亚派(the Stoic,因常在stoa[画廊]聚会而得名,亦称“画廊学派”)也对逻辑学做出了很多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以“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许多悖论和怪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命题逻辑体系;但其史料大多佚失,在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发挥实际的影响。古罗马则不是一个逻辑上的创造时期,主要工作是保存和诠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 5bZjwsYQjtAy9QuwR/9bI1KLo6UelT/2hrNKJy+O+OM4poRcGEbWiLyD6vQcAb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