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 罗素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出生于英国南威尔士雷文斯克罗夫特(Ravenscroft)的一个贵族世家。祖父罗素勋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度出任首相。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在祖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童年很孤寂,经常在家中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散步冥思,是自然、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特别是数学,成为他的主要兴趣之所在。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随后改学哲学,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两次游学德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1903年出版《数学的原则》一书,并以论文《论几何学的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1916年因反战宣传而被解职。1920年到中国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其部分讲演稿结集为《罗素五大讲演》在中国出版;回国后,罗素撰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讨论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1931年,继承其兄的第三世罗素勋爵头衔。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1920—1950年代,多次应邀去美国任教、访问和演讲。1950年代后,主要精力转向社会政治活动。1970年2月2日去世,享年98岁。

罗素曾在其自传开头说:“有三股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于爱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的难以遏制的同情心。”在这每一方面,他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执着地追求爱,主张人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先后爱过至少七位女性,离过三次婚,结过四次婚,第四次结婚时已经年逾八十。他同情人类苦难,从青年时代起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正义。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与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1920年,访问苏联并会见了列宁。他还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和平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反对英国参战而被判刑六个月,坐牢期间写了一本名著——《数学哲学导论》(1919年出版)。1950年代,抗议氢弹试验,联合爱因斯坦等人,发表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他支持希腊和巴基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61年,因主持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其妻子一起被判两个月监禁。1964年,创办了罗素和平基金会。1966年,与法国哲学家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在对于知识的追求方面,罗素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先辈及其同时代人,先后出版了71本著作和小册子,广泛论及哲学、逻辑学、数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方面,拥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家”称号。其主要著作有:《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1900),《数学的原则》(1903),《数学原理》(与A.N.怀特海合著,3卷本,1910—1913),《哲学问题》(1912),《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1914),《社会重建原理》(1916),《政治理想》(1917),《神秘主义和逻辑》(1918),《心的分析》(1921),《一个自由人的崇拜》(1923),《论教育,特别是早期儿童教育》(1926),《物的分析》(1927),《为什么我不是一名基督徒》(1927),《婚姻与道德》(1929),《对幸福的征服》(1930),《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西方哲学史》(1946),《人类的知识——它的范围和界限》(1948),《权威与个人》(1949),《逻辑原子论哲学》(1949),《我的哲学发展》(1959),《西方的智慧》(1959),《罗素自传》(3卷本,1967、1968、1969)等。甚至还出版过两本短篇小说集——《近邻的撒旦》和《显要人物的噩梦》,其风格是寓言式的,文风接近伏尔泰。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推举和颂扬,弗雷格才从在耶拿小城默默无闻度过一生的教授,成为20世纪逻辑学和分析哲学领域的巨擘。

在逻辑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中,罗素做出了实质性的学术贡献,是20世纪最重要的逻辑学家之一,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几乎完全独立于弗雷格的工作,创立了命题演算和一阶谓词演算,这两者合在一起构成现代逻辑体系中的“经典”逻辑部分;并且,他还创立了关系演算,等于建立了一套关系逻辑,大大扩充和丰富了数理逻辑的内容。他在一阶逻辑的框架内,创立了一套摹状词理论,由此推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结论,被誉为在形而上学领域应用数理逻辑工具的“典范”。在弗雷格所构造的逻辑—数学体系中,他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素悖论”,并对悖论产生的原因作出哲学分析:悖论产生于恶性循环,即一个总体内的元素需要通过它所在的那个总体才能定义。因此,避免悖论就要禁止恶性循环,由此提出了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的技术性方案,不过,这两套方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他是逻辑主义纲领的坚定实践家,在这个过程中严格证明了:从逻辑演算出发,加上两个非逻辑的公理,即无穷公理和选择公理,就可以推导出一般算术和康托尔集合论。这一方面证明了逻辑主义纲领在总体上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也精确揭示了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关系。在哲学上,罗素以善于改变观点著称,其思想发展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元论等几个阶段,对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罗素生前获得过众多的荣誉和头衔。1949年,获得由英王乔治六世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高度评价他作为“人道主义与思想自由的捍卫者”的斗争精神,认为“罗素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相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的思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19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1960年,获丹麦索宁奖。如此等等。 uHTXAhWRB+oqo9R/qfKU7Z8bWSSRSxRc2x0iCsND6iWmoVYPQ++SEXmSQcFzuR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