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懂得孤独,便也懂了爱

形单影只,使我们感到孤单。因为孤单,心理上生出了一种空虚感,于是有了寂寞。而人是因为爱,因为有了绵绵不绝的深切思念,才有了深不见底的孤独。

孤单是物理性的缺失,寂寞是心理性的缺失,孤独是存在性的缺失。孤独者,缺的不是他人的陪伴、热闹的消遣,他真正渴望的是爱,是能够与他相契相融的另一个灵魂、一个知己。

找到知己前,学会做自己的知己,懂得享受独处时光,便有了好的孤独。把独处中的自知自爱,推及相处时的知人爱人,便是好的爱(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也越来越理解什么是孤独,什么是爱,什么是必要的孤独,什么是美好的爱……于是一边梳理,一边在原有书稿的基础上做了这一稿的修改。对于孤独也好,爱也好,总体观点没有改变,内容则根据近年来一些新的思考与理解,做了增减。浅论拙见,仅供参考。

陈果
2024年初于上海 cbE86Eu+ZMIbsTqUCFr9/S5BXUr2aRB9r6OSqDlVhSo8EIdlH1coET5D+cu/Ffeg



第一章
好的孤独

一个人无法忍受独处,很可能真正无法忍受的是他自己。

好的孤独,就是给自己一方空间,安心做自己,安然地释放自由。 cbE86Eu+ZMIbsTqUCFr9/S5BXUr2aRB9r6OSqDlVhSo8EIdlH1coET5D+cu/Ffeg



直面孤单

人们常将孤独与寂寞混为一谈,总觉得这俩是难兄难弟,它们有个共同的起源—— 孤单

人们常因“孤独”或“寂寞”而生哀叹,本质上是源于对孤单的恐慌,这种恐慌很多时候甚至超过孤单本身可能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

人注定要承受属于自己的一切,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够分担,无人能够代劳,再爱你的人也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一个人的命运只能由他自己来承担,一个人生命中必然会有的很多孤单最终也只能由他本人独自去消化、去应对。如果孤单能够由他人分担,其实也就不成其为孤单了,不是吗?

人们对孤单的惧怕很多时候不亚于对死亡的惶恐,又或许两者在根子上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对很多人而言,死亡就意味着永恒的孤单,死亡是绝对的孤单。

人们觉得死亡虽然可怕但尚且遥远,所以常常可以选择“忘却”,不去看,不去想,避开这个话题;人们对当下深切的孤单虽然难以忍受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想方设法去掩盖、去逃避——回想当我们独自一人时,是否曾尝试以各种方式去呼朋唤友,试图以热闹的人群、嘈杂的环境、繁荣的社交来驱散内心的空虚、掩饰情绪的不安。假如只是躲避一时的孤单,这样做确实有一定效果。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总有曲终人散时。待到众人离场,孤单的你依然孤单着,甚至会因为由盛宴转入残局的落差而加倍感到孤单。于是,很可能你会再度进入如此这般的一个又一个轮回,一次又一次重复相似的操作……可最后的最后,人群的尽头,留下的依然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你、我、他。这个循环往复、逃避孤单的过程,终是无解。

既然如此,何不试试反其道而行?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你下一次再遇见孤单,在你企图再一次转身逃开之时,不妨拿出一些勇气来问问你自己:这一次我就让自己这么孤单着,不惧也不怕,不躲也不藏,就这样只是跟我自己待一会儿,又会怎样?孤单又能把我怎样?

一旦你下定决心直面孤单,孤单往往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所谓孤单,说到底,不过就是你自己跟自己待着,也就是一个人的独处。客观地说,不论你愿不愿意,人生就是有不少时间是自己跟自己待着,而自己跟自己待着这件事其实真没有那么糟,常常可以很有意思。当你有了这一层经验与了解,心理上自然而然就不再会那么排斥独处,那么惧怕孤单了。

当你接纳并学会独处,这实际上已在很大程度上帮你克服了孤单感,转而开始进入享受独处的下一个阶段。 cbE86Eu+ZMIbsTqUCFr9/S5BXUr2aRB9r6OSqDlVhSo8EIdlH1coET5D+cu/Ff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