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可贵的朋友

我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孤独者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不合群,应该是一些没有朋友的人。事实上,只有常以孤独之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能拥有真正弥足珍贵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是玩伴,不是酒友,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避难所,不是基于利益关联或实用目的的“人脉”,也不是在场面上随口说说的江湖套话或社交辞令;“朋友”不是哄来哄去的一堆人,也不一定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圈子里;“朋友”不是对你的主张或见解总报以赞同、迎合的人,也不是对你事事妥协、盲目支持的人;“朋友”不是跟班,不是附庸,不是陪衬人,而是在人格和精神上相互对等、彼此敬重的人;“朋友”很少一见如故,因为在两个人之间的心灵契合、精神亲密,无一不是经过了长时间在生活考验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之间可以“共苦”却不“同怨”,因为“苦”是心灵的受难,“怨”是情绪的毒气;朋友之苦也是我们的苦,而一个人绝不会忍心用自己情绪的毒雾污染朋友的心情,毒害他的生活。

“朋友”的前提是真诚——真实、坦诚。在他面前,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只是一个真实的、天然去雕饰的存在。当你安静地思考或木木地发呆,你不必担心他会怎么想怎么看,你不必忧虑会不会出现尴尬的冷场;当你和他插科打诨,嘲笑逗乐,你无须担心他会不会借机冒犯,或者他会不会误解你的玩笑;当你跟他交换意见,你们可以就事论事直截了当、直言相告,不必拐弯抹角,无须过度解释。跟你的朋友在一起,你的神经是安逸的、松弛的,你的身心可以放松到无所思、无所想、无所虑,仅仅就像一只静态的玻璃杯那样透明地存在着,就像你不在那里一样;你的情思可以随意到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就像一颗布朗微粒正在进行一场毫无规则的热运动,上天入地、无拘无束。

判断你在心里是不是真把一个人当成“朋友”,有一个简单标准——你“问心”:

当你跟他独处时,你是否感到心安?你能否做真实的自己,你是否感到自由?

真正的朋友,相处的一大妙处就在于,双方都能真实地做自己,并感到心安自由。友情如健康而宁谧的空气。与其说朋友之间是一种“共处”的快乐,倒不如说这种共处的快乐,其实是一种共同“独处”的乐趣;而这种两个人的和谐独处,常常能带来比自己一个人独处更大的欢乐。 朋友的同在,成全了更好的孤独。 比如,几个朋友,共处一个屋子之中,一人占一个角落、一盏台灯、一本书、一个喝水的杯子,可以说话,也可以不说话,各人陶醉在各人书中的平行时空,不亦乐乎;偶尔抬头,偶然对视,不必回报以笑容,也无需准备什么特别的表情,就这样,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你们安于彼此的相伴,却共享着各自的孤独。

一个人的独处常常妙不可言,但有时也会伴有一丝不安、一点错觉,担心自己会不会太过沉浸于孤独时光而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或是恍惚间忽然对自身的存在感、时空的真实性产生错觉,就像一个人在山间树林游荡的时间长了,会有种不辨归途的迷糊。

而与知己好友一起“独处”,会扫除这样的疑惧,让人更踏实放心、更安适从容,与之相处如同与自己相处一样自如自然,没有造作,毫不刻意。很多时候与之相处更优于与自己一人独处,因为相互的理解和信赖构成了一种宽松而闲适的氛围,在其中,你们安静却不清冷,共存而互不干扰。

其实知己好友之间的相处,也如爱人之间的交往,最佳状态是“二人世界”,这样更便于深入探讨一些揭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私密话题。对于这样的私人对话而言,三个人就显得有点拥挤了。两个人之间话题的契合往往比较自然,而要找到三个人共同的兴趣点,就颇费心思了,即使找到了,谈着谈着,相对而言总会有一个人疏离到话题之外,于是其他两个人就要重新巧妙地设计对话走向,好将第三方再一次邀入其中。对于真正酣畅淋漓的交流,这样的“顾全大局”也是应当避免的杂念与分心。

“二人世界”往往使得谈话更坦率更聚焦,话题的转变看似随意却格外默契,交谈过程中常能互相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精彩,不经意间一星半点的小思绪也能在对方的追问和双方的探究中逐渐深入,进而大放异彩。 B0aOFaFrhNer7msAnCB+QQrC1WTAYdyc9/nNTihMcj+RbK16qkBJvut4r8lryb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