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在自然界中,根据所处位置的含水情况,土体一般分为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分布在水位线以下区域的,称为饱和土,主要由土颗粒和水组成;而水位线以上的土体,其孔隙由水和空气充填,即土体饱和度未达到100%,一般称为非饱和土。非饱和土分布非常广泛,如路基填土区域、边坡、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及垃圾填埋场等。据统计,非饱和土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近70%,故在目前工程中,建筑人员遇到的大部分土体是非饱和土。显然,工程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非饱和土的性质。然而,人们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了解,还远不如对饱和土力学性质的了解 [1] 。目前,非饱和土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它的物理力学性质比饱和土复杂得多,但依然依照饱和土的处理方法处理和分析。然而,工程师遇到的地质灾害大部分是在非饱和土区域产生的,如地基膨胀造成房屋开裂、降雨诱发滑坡、路面塌陷和水库诱发地震等。因此,对非饱和土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在地质学领域,各种膨胀岩的风化产物称为膨胀土。土体内含有大量的蒙脱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这些黏土矿物具有很好的亲水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体膨胀,体积增大,此时若受外力约束,土体内会产生较强的内应力。膨胀土的这种显著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变形特征,给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中对膨胀土特性均有详细的描述。在我国,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千米 [3] 。这些地区的膨胀土常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即非饱和膨胀土。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推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工业、水利水电、农业、公路铁路等工程中均会遇到非饱和膨胀土,因此非饱和膨胀土的研究对实际工程日益重要。但其具有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且往返可复的特性,常对工程造成危害,如建筑物地基隆起、墙体开裂或倾斜。目前,因非饱和膨胀土发生危害的地区多达二十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不仅如此,在市政工程中,道路开裂、地下管网的沉陷或网裂;或者水利工程中的大坝决堤、岸塌及砌体的开裂等,这些都是土体中水分的变化引起的。可见,膨胀土工程的特性明显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和控制。而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迁移引起的,当膨胀土体中含水量改变时,孔隙水压力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土体有效应力的改变,此时土体的强度和变形也发生改变 [4] 。同时,水分在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渗透力会影响土坡的稳定性。为此,人们对非饱和膨胀土的水分迁移特性日益重视。

因为水分迁移会引起土体含水量的变化,而膨胀土又有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所以掌握膨胀土的水分迁移规律,对研究非饱和膨胀土的力学特性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6] 。在非饱和土地区,土体中的水分主要以液态水和水蒸气两种方式进行迁移。许多学者通过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其在土体中的迁移变化进行了分析,目前针对液态水的研究较多,也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为解决工程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7-11] 。受气态水迁移复杂性及试验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气态水迁移的研究工作进行得相对较少,对气态水迁移的规律不甚清楚。事实上,气态水的迁移不容忽视,在低含水量的非饱和土的水分迁移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水分在土壤中的迁移是一个能量和质量耦合传输过程,研究过程较复杂,本书对前人在水分迁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就理论、试验、数值分析及微观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进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uY0+crLDel66+uGLNWf5rJRpQGZkW3aOawMbIvzuPJbbnkdHBr9e9w6hJjKE/u9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