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元宇宙的技术基础

1.4.1 Web3.0是元宇宙的基础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正在向着Web3.0阶段演化。在这种不可逆的大趋势下,人类活动将前所未有地更加线上化,通过Web3.0,人类全面进入元宇宙时代成为可能。另外,相较Web1.0时代的信息互联网和Web2.0时代的人际关系互联网,Web3.0时代产生了本质的差别,有望大幅改善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解决Web2.0时代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互联网更加平等、开放和安全,这也恰恰构成了元宇宙的独特基础。

Web3.0的本质是构建一个分布式网络生态系统,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互联和交互。这种网络生态系统被设计成一个可信任的环境,信息和价值可以自由交流,而不受中心化机构控制。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为身份验证、智能合约、数据存储、支付等领域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透明度。Web3.0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更加开放、自由、平等和透明的互联网。

Web3.0的另一个本质是让人类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Web2.0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是由集中式机构掌控的,这是一种被动的身份认证方式。而在Web3.0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创建自己的数字身份,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认证。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避免了任何集中化机构的“单点故障”。

Web3.0的本质还在于实现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动化合约,可以自动执行合约条款。这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可以消除中间商的需求,节省了成本和时间。智能合约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

Web3.0的本质还在于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相互融合,使得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中运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疗、城市管理、交通等。

Web3.0的本质还在于实现社会信任机制。社会信任机制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的信任机制,可以消除信任危机,实现信任的建立和传递。社会信任机制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

Web3.0的本质还在于实现数据所有权和共享。在Web3.0时代,任何数据都将成为个人所有的资产。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数据所有权和共享。数据所有权和共享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制造、物流、政务等。

1.4.2 3D技术

3D建模技术主要使用计算机创建数字化模型,模型可以还原现实事物,也可以创造设计出现实世界没有的新事物,并且跟随社会不断发展。3D建模技术、VR技术和元宇宙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3D建模技术是V R技术的基础,VR技术是元宇宙技术的基础。同时,元宇宙技术是集合了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等多项高科技的综合性技术,而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含了两大项:3D建模技术和虚拟引擎技术。综合来讲,3D建模技术就是VR技术和元宇宙的最基础技术,如元宇宙中的虚拟人物形象、生活的虚拟场景等,都需要先通过3D建模技术搭建,再加入更多的大数据、物联网、智能交互等技术,实现人物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从而模拟出另一个人类意识可以进入的时空。

3D可视化开发的特点和应用如下。

1.直观模拟

3D可视化开发通过建模,能够让观众得到更加真实细致的体验。它具有非常强大的3D模拟准确性,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或场景的情况,如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等。

2.可视化展示

3D可视化开发能够将各种场景、画面、图像等真正地展示出来,使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产品或场景的细致情况,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如建筑场景展示、产品体验、医疗设备使用操作等。

3.实用性强

3D可视化开发可以实现非常实用的产品展示、教育培训、设计预览等功能,方便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品的特性和优势。同时,它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产品设计、仿真测试等解决方案。

4.开发高效

3D可视化开发的特点是简单方便,基于3D建模软件可以实现3D对话框、场景和事件处理等,因此可以让方案和工程的开发更加高效与快速。

5.可定制性

3D可视化开发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适应各种复杂的构建,针对不同场景设计不同的技术实现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

3D可视化开发适用于各种场合,如科技馆、博物馆、建筑设计、展览预览、产品展示等领域。3D建模和渲染技术让展示更加逼真、生动,提高展品的质量和吸引力,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产品或场景,提高参观体验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1.4.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包含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MR(Mixed Reality,融合现实)、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等一系列技术,可以建立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通道,帮助用户在两个世界中随意切换。VR指通过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强调用户与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带来封闭式、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体验。VR技术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感官体验,给用户以身临其境的感受。AR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实现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的重叠。AR技术将虚拟影像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可以基于现实世界创造出全新的图景。MR融合了VR技术和AR技术,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并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建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MR技术可通过对现实扫描,把现实场景以3D的形式虚拟化并复制在虚拟世界中。XR技术更像是AR技术和VR技术的集成体,它可以被认为是包含虚拟和现实世界的集成系统。当前,游戏玩家的操作受到键盘、鼠标、手柄等硬件外设的限制,在沉浸式体验感上还达不到元宇宙的要求。未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声音、气味、温度、触感等虚拟感官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逼真、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打造元宇宙的一根技术支柱。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它能够将用户带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让用户在虚拟现实中感受到真实的体验。比如,你可以在一个虚拟的海底世界中游泳,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中和其他玩家一起冒险,或者在VR里模拟另一种人生。

韩国首尔电子与电信研究所(ETRI)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在“远程触觉”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触觉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大瓶颈,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可以让人在视觉上身临其境,但缺乏真实的触感体验。那么这个“远程触觉”究竟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触觉模拟是指依靠触摸来获取信息和操纵对象的技术,而“远程触觉”是通过网络传输计算机生成的触觉。这项技术的目标是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触觉信息,以实现共享触感和创建虚拟交互的效果。

1.4.4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指的是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的一种技术架构,通过传感器、无线模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物品的远程监测、控制、数据收集等功能。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让所有的物品都具备网络连接和智能化能力,从而实现物品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控制等目标。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传输和交换信息的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服务等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感知、控制和交互,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化互联和交流。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实现了网络空间和真实空间的连接,为人类跨越现实空间进入元宇宙奠定了基础,想要布局元宇宙就要先布局物联网。

传感器是物联网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元宇宙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如感知设备、连接设备、传输设备等。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上呈现出了高速发展态势,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都把物联网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元宇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快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人类进行通信的手段不再局限于移动手机或个人计算机,各种穿戴设备、车辆、房屋等都将连接到互联网上。另外,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将成为人类五官的重要延伸,人类可以通过多类传感器捕获各类数据。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元宇宙的虚拟世界提供了实时、精准、持续的数据供给,同时满足了随时随地以各种方式多元化接入元宇宙的需要。元宇宙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及应用层,整个架构贯穿物联网业务全生命周期,涵盖了物联网的主要组件,如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边缘智能处理、传输通信连接、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业务对接等。元宇宙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框架可以根据实现方式而变化,例如,在更看重边缘处理的场景中,为了提升边缘计算能力,可以在感知层和网络层中增强在网络边缘的信息处理能力及AI运算能力。

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有以下几个区别。

(1)数据类型不同:传统互联网主要传输的是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而物联网涵盖了各种传感器采集的各种类型的实时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气压等环境数据,以及运动、姿态、心率等生物特征数据。

(2)传输方式不同:物联网的通信方式也与传统互联网不同。传统互联网主要使用的是TCP/IP协议,而物联网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如ZigBee、BLE、NFC等,以适应不同物品之间的通信需求。

(3)范围和规模不同:传统互联网是连接计算机和手机等人类设备的网络,而物联网是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和物品的网络。这些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摄像头、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机器人等,规模更加庞大。

(4)互联性不同:传统互联网的设备通常是可编程的,而物联网的设备可以是可编程或不可编程的,这些设备可能没有用户界面或者不需要用户干预就可以工作。这些设备需要相互通信并交换数据,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5)连接对象不同:传统互联网主要连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物联网连接的是物品、智能终端设备、传感器等物体之间的通信,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传统互联网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移动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而物联网需要使用各种嵌入式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对物品的监测与控制。

1.4.5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依靠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处理程序分解为无数小程序,并利用分散在网络中的服务器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数据。云计算的分布式特性,使其能够为元宇宙提供海量的低成本基础资源,它对数据的高速处理,使得元宇宙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能够流畅地进行交互。另外,云计算还能有效避免由于使用本地计算而出现的机器故障、宕机等现象,利用云端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元宇宙全天候稳定运行。目前在元宇宙中,计算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算力、储存和渲染三个方面。在算力方面,元宇宙的高数据量、高沉浸感、低延时的技术要求导致算力需求激增,这使得元宇宙更依赖高性能云计算能力;在存储方面,基于云的分布式计算集群更适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同时分布式存储可有效保护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数据丢失容错率,扩大数据恢复操作空间;在渲染方面,云渲染可动态分配算力,实现用户终端和计算端相分离,在云端完成画面渲染并以低延时推送画面到用户终端,这是未来云计算在元宇宙的技术发展方向。

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云计算具备以下优势。

1.低成本

无须承担硬件、软件及全天候供电和冷却电力的资本支出,企业只需要为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云计算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资金门槛快速将应用程序推向市场。

2.适应性强

云平台提供分时共享功能来支撑不同场景的用户业务流量高峰。当业务流量增大时,可通过程序自动或手动操作来扩展资源容量;当业务流量减小时,也可进行类似调整。

3.多站点存储

数据可以在云计算供应商的多个站点进行存储,无须浪费时间配置专用服务器和网络。通过云计算架构,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部署应用程序。

1.4.6 脑机接口技术

要想实现元宇宙身临其境的虚拟体验,关键是解决大脑输入和输出信号问题。在元宇宙的相关技术底座中,解决信息输入和输出问题的核心技术就是脑机接口技术。

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雅克·维达尔(Jacques Vidal)首次提出脑机接口概念,他也是第一次对这个概念加以界定的学者。雅克·维达尔认为,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界之间的直接信息传输通路,是使用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如义肢、轮椅等)的工具,或者是利用大脑信号来进行人机对话的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这无疑从技术的目的或功能上为人们展示了脑机接口的技术性质。

从字面的组成上看,脑机接口中的“脑”不仅是指人脑,还泛指生命体的脑或神经系统,它在系统中行使提供生物信号的功能;脑机接口中的“机”指的是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负责外部执行设备的控制输出,在脑机接口的含义中还包括执行计算机输出指令的机器设备;脑机接口中的“接口”指的是将“脑”和“机”这两个系统连接起来的中介,传感器就是起这种连接作用的中介,它的一端与“脑”连接,另一端与“机”连接,进而提供了人脑和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连接。对于脑机接口系统来说,“脑”是意图,“机”是表达,“接口”则是实现意图表达的关键环节。“接口”不是对“脑”和“机”进行简单的连接,而是包括不同任务、不同策略下对脑信号的有效刺激与采集,对脑信号特征的分析与提取,以及对控制命令的可靠输出。总而言之,由“脑”+“机”+“接口”组成的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人工构建的信息传输通道。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人脑和设备相互融合的新方式,电极记录人脑活动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机将逐步提取相关信号特征,对其进行处理,转化为可控制的外部设备命令,这些命令可以用来控制义肢、轮椅或计算机软件。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读取脑电信号,实现对大脑信息的读取和复制,同时可以反方向地输入信息,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的大脑记忆。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分为四个环节:信号采集、信号处理、设备控制、信息反馈。在信号处理环节中,对脑电信号的解码过程,以及外界对大脑信息反馈的实现过程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两个难点。脑机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脑电信号的监控、解码、再编码及输出等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 U233vn05ljJyiCSPBlNDlm5Zu9LbaYKlk4vZq6zlCvMxPrlZt8fAEIoz6qXhev9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