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代背景

豪强迭起

西汉后期,朝廷横征暴敛,豪强大姓兼并土地,各种矛盾汇集,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从朝廷到民间都流传“汉运将终,应更受命”的说法,甚至皇帝在思想上也接受了“再受命”的命运。

公元 8 年,汉室外戚王莽接受刘婴的禅让,改国号为“新”。新莽政权末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 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吸取西汉时期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权重等历史教训,大力整顿吏治,设尚书台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的权力,同时通过释放奴婢、减轻租赋徭役等措施振兴农业,让人民生活逐步安定下来,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光武中兴”。

▲东汉红陶击鼓说唱俑

而汉章帝之后,皇帝继位时的年龄都很小,外戚掌控朝政。等到皇帝亲政后,又依靠身边的宦官来打压外戚。这就造成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交替出现。宦官干政给国家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士大夫的不满和反抗。士大夫与宦官之间斗争激烈,造成两次“党锢之祸”,很多士大夫被迫害或被排挤出朝廷。

东汉建立政权后,国家虽然重新统一,但各地豪强仍然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人口,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力量,最根本的社会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无力平叛,地方长官各自募兵守备。黄巾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势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埋下了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的祸根。

公元 189 年,董卓在外戚、宦官的争斗中崛起并控制了朝政。公元 192 年,董卓被杀,各地割据势力互相攻伐的局面愈演愈烈,朝廷的威望荡然无存。公元 196 年,汉献帝辗转流亡,被曹操迎接到许都。曹操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征战,先后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公元 200 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之后,曹操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北征乌丸、平定辽东,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公元 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刘备被击败。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公元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正式灭亡。公元 221 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公元 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至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 263 年,魏攻灭蜀汉,刘禅投降,汉亡。公元 266 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西晋开始,魏亡。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孙皓投降,吴亡,西晋重新统一中国。 clYPmfIbZDmjm1IJxxT576V3OH7eHFqDYwp26dS0eGvl7jx1gDYgydgCb5c3nV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