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5000 万年前是陆地动物,但鲸目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已完全适应了水生生活。鲸和海豚都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分娩后用奶水喂养幼崽。它们生活在各个大洋,喜群居,行动机敏。一些物种的保育工作十分困难,因为用于商业用途的非法捕猎猖獗。同时,因为环境污染和声污染的出现,海洋也遭到污染。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鲸目
科:10
种:84
鲸目动物已经完全适应了水生生活。它们用胸鳍改变行进方向,并通过尾巴上下摆动推动自己前进。
鲸目主要分为两个亚目:须鲸亚目,如鲸鱼;齿鲸亚目,如海豚。同人类一样,它们都用肺呼吸,在潜入水底前先吸足空气。它们在水中停留的时间从几秒钟至 1 小时不等,这样的适应性得益于它们的特殊结构。
同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呼吸方式并非自动呼吸或被动呼吸,而是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呼吸。所以它们永远不会完全入睡:大脑的一个半球休息,而另一个半球必须保持警觉,才能定期浮到水面上换气。
大约 5000万年前(始新世第三纪),鲸目的祖先就开始出现水生和陆生并存的现象。它们的体形越来越符合流体动力学:后足消失,前足变成鳍,尾巴分为两部分。它们不断演化,直至变成水生哺乳动物。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些流派认为,鲸目的祖先是最早的偶蹄目,因此将它们与有蹄动物一并归入偶蹄目。
鲸目动物生活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比如白海豚生活在冰山下,而北极鲸则生活在几乎冻结的水域中。有些鲸目动物则会在温带和热带水域间进行迁徙。大多数鲸目动物生活在海洋中,但也有一小群海豚生活在河流中,如亚河豚、恒河江豚和拉普拉塔河豚。
大多数鲸目动物会进行迁徙。比如众所周知的座头鲸会在温带(觅食)和热带(繁衍)之间进行季节性的长距离迁徙,从大西洋一直游到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灰鲸则会从美国的阿拉斯加迁徙至墨西哥:在它们长达 40 年的生命中,迁徙的总距离相当于从地球往返月球一趟。在迁徙中它们很少停留,几乎不进食。所以在开始长途旅行前,有一些物种会刻意增加体重,这样才能应对没有食物摄入的几个月用脂肪中储存的能量存活下来。
座头鲸
是鲸目动物中行动最敏捷的物种,用鲸须过滤海水中的物体。
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都是肉食动物,只是具体的食物和饮食方式各不相同。须鲸亚目主要以磷虾和甲壳类动物为食,而齿鲸亚目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鲸须可作为大型“过滤器”,每个个体的鲸须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在所有鲸鱼中,灰鲸的鲸须最粗:颌两侧有 130 ~ 180 个鲸须板。它们每天摄入 6 吨磷虾和各种甲壳类动物。齿鲸亚目牙齿的形态、分布和数量也各不相同。一些物种只有 2 颗牙,而另一些则多达 250 颗。牙齿的形状可以是锥形、尖形、扁平形或犬齿形。它们用牙齿来抓捕猎物。有的齿鲸动物用牙齿切断食物,有的则直接将猎物吞下,之后再狼吞虎咽,因为它们的牙齿不适合咀嚼。
它们体表有一层厚约 20 厘米的类脂化合物,用于隔离低温;生活在极地附近的鲸目动物,如白海豚或北极鲸的鲸脂更厚(可厚达 50 厘米)。
鲸目动物的体形差异巨大:蓝鲸可长达 30 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而加湾鼠海豚,一种生活在加州湾的濒临灭绝的齿鲸亚目动物,只能勉强达到 1 . 5米。一般而言,须鲸亚目的体形比齿鲸亚目大,只有少数例外,如抹香鲸(一种齿鲸)可长达 20 米。
鲸目中一些物种喜独居(小部分),另一些则会上百尾甚至上千尾聚成一群。一些物种有稳定的“夫妻”关系,另一些物种的交配只为了繁殖,但它们通常会形成等级森严的群体,并有固定的“领导者”。
它们一般群居,且团结互助:如果一头鲸鱼遇到困难或受伤,伙伴们都会前来相助,这也能解释鲸鱼的大规模搁浅现象。即一大群鲸鱼因为来海滩救助一头受伤、迷失方向的鲸鱼,无法回到海中。
鲸目动物有一套复杂的通信系统,即使相距甚远也能发送并接收信号。它们通常对人类很友好,所以人们也很容易捕捞鲸目动物作为商用。
各个物种的潜水深度各不相同:比如拉普拉塔河豚可下潜至 30 米处;一般的海豚可下潜至 100 米处;抹香鲸可下潜至 3000 米的海底,并在海底寻觅它们最喜爱的食物——大鱿鱼。多尔鼠海豚的移动速度可达 55 千米 / 时,北部大须鲸可达 38 千米 /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