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折冲樽俎,使楚妙谈

晏子的能言善辩不仅表现在对君王的谏言方面,在外交策略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齐景公时期,齐国的国势日渐衰微,晋国取代齐国成为新的霸主。晋国为了摸清齐国的形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设宴款待范昭。席间,范昭趁着酒意,要求用齐景公用过的酒具给自己斟酒。

齐景公答应照做,晏子却对近侍下令:“将这些酒具撤掉,给国君另换一批。”

依照当时的礼节,酒席上君臣的酒具应该严格分明。范昭的举动显然是在试探齐景公,而晏子的强硬回击则让他明白了齐国的骨气。范昭回国后禀报,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后来,孔子评论此事的时候说道:“晏子能在不离开宴席的情况下,就将敌军拒之于千里之外,真是聪明的人啊!”这也就是“折冲樽俎( zǔ)”的典故由来。

齐景公后来意识到齐国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可能无法直接与晋国抗衡,便决定改善与楚国的关系,合力对抗晋国,于是派遣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一心想显示楚国的威风,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王便命人在大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来接待晏子,想以此羞辱他。

晏子拒绝了,并说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我现在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接待晏子的官员听后十分惭愧,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楚王见到晏子后,又故意问道:“堂堂齐国,竟无人可派吗?”

晏子慨然答道:“我们齐国的首都住满了人,人们将袖子举起来可以遮天蔽日,甩一把汗水就如同下雨一般,行人们走在路上肩膀擦着肩膀,脚尖都能碰着脚跟,您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

晏子对答如流:“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是很有讲究的,对于那些拥有贤明君主的国家,我们就会派上等的使臣;反之则派下等的使臣。我是最下等的使臣,所以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一时间愕然,只好借饮酒来掩饰尴尬的气氛。

于是,晏子通过这些巧妙的外交辞令,展现出了齐国的气势,震慑了其他轻视齐国的诸侯国。

晏子在齐国为相长达五十余年,他的个人作风和政治智慧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而他最令人称道的,正是这些饱含智慧的言辞。无论是劝谏齐景公时的幽默婉转,还是出使楚国时的绵里藏针,晏子的言辞都兼具灵活性和原则性,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晏子以他的语言艺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① 御:车夫。

② 既而:一会儿。

③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之意。

④ 志念:志向、抱负、思想。

⑤ 以自下:指晏子谦逊、甘为人下之意。

⑥ 抑损:谦逊,自让。

译文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她丈夫是宰相的车夫,头上遮着大伞盖,挥鞭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而扬扬得意。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足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间显扬。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谦逊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做人家的车夫,但看你的神态,自认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逊恭谨起来。晏子感到很奇怪,就问车夫,车夫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成语典故
化橘为枳、南橘北枳

含义: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晏子春秋》载,齐国相国晏子因个子矮小、相貌不佳,常被人嘲笑。出使楚国时,楚国国君为了刁难羞辱他,故意提来两个犯偷窃罪的犯人,都是齐国人。

楚国国君问晏子:“难道齐国人天生就善于偷东西吗?”

晏子十分机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这是因为它们生长的水土不相同。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变得善于偷东西吗?”

楚国国君听后,深为晏子的机智所折服。

▲清刻本《晏子春秋》 O3+7h11Gj+fbsO1qj0d6kYNKzTonLAWirNewDX4QMEqX9jG/9T9/ONIvEWzEXY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