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论道变法

不久之后,商鞅的机会终于来了。当时,秦国国君秦孝公下令求取贤才,以重振先祖秦穆公的霸业。商鞅得到消息后内心大为振奋,觉得时机已到,就来到秦国,成为秦孝公宠臣景监的门客。

通过景监的引荐,年轻的商鞅终于有机会与秦孝公一谈。但初次会谈中,秦孝公却对商鞅的夸夸其谈毫不动心,甚至打起了瞌睡。之后,他还生气地对景监说道:“你的这个门客,就是个只会动嘴的骗子,哪里是值得重用的人才呢?”

景监回去后批评了商鞅,商鞅却不以为然地回应道:“看来国君并不能领悟当君主的方法。”

又过了五天,商鞅再次与秦孝公会谈,但秦孝公依然不是很满意,又批评了景监。这一次,商鞅说道:“这次我跟国君谈论的是以德服人的王道,看来国君依然不愿采纳,那么请让我再和国君见面一谈。”

等到了第三次,秦孝公终于对商鞅所说的内容有了兴趣,甚至对景监表示还想再听一些。商鞅这就明白了,秦孝公想听的是让自己成为霸主的“霸道”。于是,在之后的会谈中,商鞅大讲“霸道”的具体策略,连着说了几天,秦孝公都不感到厌烦。

等到回去后,景监诧异地问商鞅:“你是怎么做到让国君感兴趣的?”

商鞅对他说道:“我开始想让国君用能长治久安的帝王之道,能使秦国达到商、周的水平。但是国君说等不了那么多年。于是,我就给国君说了能迅速强国的方法,国君就很高兴了。”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正式决定采纳商鞅的策略,开始在秦国推行变法,并召开朝会命令臣下商议此事。在朝堂之上,变法受到了秦国旧贵族甘龙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秦国的旧法是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并且经过了实践检验,官吏和百姓们也都已经习惯。商鞅对此反驳道:“甘龙刚才所说的,恰恰代表了世俗的观念见识。但是国君要知道,聪明的人会创造新的法度,而只有愚笨的人才会一味守旧;才能出众的人能够改变规矩适应当下需要,只有平庸的人才只会遵循旧的规矩。”

这时,大臣杜挚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新法不能让国家获得百倍的好处,那就没必要变法。遵循和效仿旧的法度是不会出错的。”对此,商鞅立即针锋相对地回击道:“商汤和周武王都是因为改变了法度才能最终拥有天下,而夏桀和商纣王都是死守旧制度才导致灭亡的。对于那些提倡变法的人,不应该指责他们的过错;而遵循旧制度的人,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一番辩论后,秦孝公决定变法,任用商鞅为秦国的左庶长(原秦国官职名,被看作最有实际权力的军政大臣,变法后调整为二十级军功爵位中的第十级,不再有实权),并负责制定和实施新法。新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并实行“什伍连坐法”(每十户居民编为一个“什”,每五户编为一个“伍”,鼓励居民之间相互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什伍之间若不告发,则处以腰斩,主动告发则按军功折算给予奖励),推行“小家庭制”(一户人家有两名或两名以上成年男丁,如果不主动分家彼此独立生活,家里的每一个男丁担负的赋税都要加倍征收)、明令军法军功、废除贵族世袭特权、重视农业生产等改革方略。

法规制定出来后,商鞅担心新法得不到贯彻实施,就派人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立起了三丈长的木头,对过往百姓宣布:“谁能将这个木头移到北门去,就能获得十镒黄金。”一开始,百姓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上前,后来将赏金加到了五十镒黄金,就有人站出来并成功完成了任务,商鞅果然让人拿了五十镒黄金给他。商鞅用这种小小的举动让官府的威信大大提升。

新法实施后,为了维护新法的权威,商鞅又处罚了触犯新法的太子。由于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不能对本人动刑,他便用严厉的酷刑惩治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眼看太子身边的人都受到了惩罚,一时之间众人都对新法有了敬畏之心,严格按照新法行事,不敢再有什么异议。

秦国就这样平稳地推行了十年新法。新法效果初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家户户过上了平安富足的日子,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就连当初那批对新法有所怀疑的人,都纷纷自发宣传起新法的好处了。然而,商鞅知道后,说这些人是想扰乱秦国安定的乱民,将他们都迁徙到边境去了。从此大家都不敢再议论法令。至此,商鞅在秦国的威信已经接近巅峰。 D2IS1kwV1OoKXrKPqYxj+VFMIoFpNOM+Iw+eNx2si9BhgDnGvVy/pdlWaHxr6a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