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物种均懂得谋求延续。鸟类中,通常雄鸟会限定一片领地开始求偶。一些雄鸟试图与许多雌鸟交配,而雌鸟则试图选择某只特性最优的雄鸟,它们会选择羽毛颜色最醒目的雄鸟,或求偶部署更精细或更有趣的雄鸟。
对任何物种而言,求偶都并非易事。对鸟类而言,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动物界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即是相互选择。90%的鸟类是一夫一妻制的,组成配偶,度过整个繁殖期甚至一生。许多天鹅(天鹅属)即是如此。
进化过程中,雄鸟发展了不同的“策略”,以在求偶期间吸引对应的雌鸟,包括展示色彩鲜明的羽毛、礼物、舞蹈和精心准备的飞行表演。
虽然雄鸟做了很大努力,但最终选择权还是属于雌鸟。它们根据形态特征选择看起来健康或适合的雄鸟。比如美洲家朱雀( Carpodacus mexicanus ),倾向于选择胸脯和前额羽毛色彩较亮、呈红色或橙色的雄鸟。长刺歌雀( Dolichonyx oryzivorus )选择那些在求偶期间飞行时间最长的雄鸟。尾巴、鸟冠或斑点大小等特征也会提高雄鸟的吸引力。
求偶活动极其复杂且丰富多样。安第斯神鹫( Vultur gryphus )发出沉重的鼻息;信天翁(信天翁科)表演千篇一律的舞蹈(包含“向天呼喊”),抬起鸟喙并发出奶牛般的叫声;南美洲草原鸟鹡鸰(鹡鸰科)从高处向下滑翔,如同表演杂技一般,并发出它们特有的极其复杂的声音。
“求偶场”是众多求偶形式中最奇特的特点之一,雄性物种聚集于一块限定区域,并在此通过表演或演示,向雌性物种求偶。雌性物种通常在求偶场围观,最后与最吸引它的雄性组成配偶。该系统形成了鸟类中最常见的一夫多妻制,被称为“多雌性”。至少有85个物种采用这种特殊的求偶方式,包括侏儒鸟(侏儒鸟属)、雉(雉属)、安第斯动冠伞鸟(动冠伞鸟属)、黑翅鸢(黑翅鸢属)及蜂鸟(蜂鸟科)。比如,黑翅鸢排队轮流“上台表演”。
极少物种中,雌性与多个雄性组成配偶,在求偶中扮演主导者,并保卫领地。
鸟类筑巢是为了产卵并进行孵化,保护鸟卵免受捕食者和恶劣环境的影响,(许多物种)在这个安全环境中喂养雏鸟,直至它们长大,飞向世界。鸟巢的形式、大小、位置及材料各不相同,约有十几种。一些鸟类甚至采用人造材料来筑巢的如钉状物、化纤布料或塑料碎片等。
有的巢穴很简陋,比如土壤中简简单单的洞穴,或者是岩石中生成的自然洼地。不过最常见的鸟巢是盘状或杯状的,一般由草、树枝及羽毛与植被、泥土、蜘蛛网或唾液“合并”而成。此外,有的鸟巢还在树洞或土壤洞穴中。
鸟巢大小多样。可以如吸蜜蜂鸟( Mellisuga helenae )鸟巢一般微小,直径仅为2厘米;也可以如澳洲丛冢雉的冢一般大,如曾发现过的一个冢,其长为18米、宽为5米、高为3米,重量高达50吨。
筑巢所需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有时候,雌鸟承担大部分的“泥瓦匠”工作。也有很少的一些种类,筑巢以供合住,如非洲西南部的群居织巢鸟( Philetairus socius ),同一屋檐下居住着上百只,成对成对分布。每8只鸟形成一个组或集群。海鸟尤其倾向于这种筑巢方式,比如,秘鲁沿海岸处,400万至500万只南美鸬鹚( Phalacrocorax bougainvillii )形成一个集群。
卵的数量是多变的,取决于雏鸟的存活率及抚养雏鸟所需的精力。许多海鸟只产1枚卵,如漂泊信天翁( Diomedea exulans ),孵化之后,将喂食雏鸟长达9个月,直至它们可以离巢。大部分鸣禽可产3~6枚卵,其他一些鸟,如青山雀( Parus caeruleus )可产6~12枚卵;少部分鸟(野鸡和鹧鸪)产卵数量超过12枚。大部分鸟一天产一枚卵。
鸟类的孵化期也各不相同。可短至10天,如非洲的红嘴奎利亚雀( Quelea quelea )和啄木鸟;或长达3个月,如最大的信天翁(信天翁科)和新西兰的褐几维鸟( Apteryx australis )。孵化期间,最佳温度为37~38℃。大部分鸟类中,雌鸟和雄鸟“轮流值班”孵化,根据鸟种不同,轮流孵化时长从一两个小时到一个月不等。近1%的鸟类采用巢寄生方式,即指某些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义亲)代为孵化。这种方式使得在繁殖季节,鸟类产卵数量可超过一个巢可容纳的数量,最大化繁衍后代的概率,并最小化产卵、孵化及喂养所消耗的能量。巢寄生行为可发生在同一物种身上,也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