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冷的极地到热带雨林,从平原到高山,鸟类的足迹遍布全球。如今,鸟类栖息于各大陆地和海洋岛屿中。不同的生态地理区,鸟类分布不同,这取决于现有环境广度和多样性等因素。大部分鸟类栖居于新热带区,近3400种;而南极洲仅有50种。
热带雨林是鸟类品种最为丰富、数量最多的区域。比如,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国家,分别拥有大约1700种鸟,几乎是整个欧洲地区的2倍。同时,广阔的亚马孙地区,栖居着近1500种不同的鸟。
一般而言,在一个特定区域,每一物种的栖息环境均具备独特性,受气候、捕食者、食物或筑巢地点等因素影响,某物种为某地区特有,且在其他地方没有,则被称为“地域性物种”。一些鸟类生存在极其有限的地区。黑喉绿阔嘴鸟( Calyptomena whiteheadi ),绿黑相间,仅栖居于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北部山地区域。叉扇尾蜂鸟( Loddigesia mirabilis ),中等体形,尾部仅有4根羽毛,其中两根较醒目。共有1000多只,现被列为濒危物种,仅栖息于秘鲁北部马拉农河里奥乌特库班巴流域一片面积约50平方千米的狭窄森林区域。相反,一些鸟类分布范围极广。如鱼鹰( Pandion haliaetus )和仓鸮( Tyto alba ),生存在除南极之外的所有大陆地区,并被190个国家视为原生物种。
为适应不同环境,鸟类表现出惊人的进化特征。栖居于沙漠的鸟类,体温高于同一环境中的哺乳动物。黑腹翎鹑( Callipepla gambelii )栖居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西北部沙漠,体温高达42℃。而根据记录,同一地区的郊狼体温仅为39℃。此外,鸟类可通过四肢释放多余的热量。我们熟知的走鹃( Geococcyx californianus ),在沙漠寒冷的夜晚里,这种鸟进入暂时的冬眠(称为“迟缓”)。日出之后,露出背部深色皮毛区域,以便快速吸收热量。高山地区的蜂鸟也具备相似特征(如山蜂鸟属)。
一些鸟类栖息于高海拔地区。安第斯神鹫( Vultur gryphus )栖息于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毗邻海岸,海拔达5000米。斑头雁( Anser indicus )的栖居地区海拔更高,在西藏和印度之间的迁徙途中,它们可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甚至到达珠峰8000米高处。但是最高纪录持有者为黑白兀鹫( Gyps rueppelli ),1975年,一只兀鹫飞行于非洲上空海拔11 . 5千米高处,与一架飞机相撞。鸟类的一些生理适应性使其具备了这样的飞翔成绩:在稀薄的空气中,鸟类通过肺部吸入空气,每吸入一次,可循环两次。
近600种鸟类在生命周期中的某一时刻,对水的依赖性很强,这类鸟被称为“水鸟”。包括信天翁(96%的时间飞行于大洋之上)、草鸳鸯(经常滑翔于平静的低水面上)等。这是一群弱势物种,受淡水湿度降低、海岸和海洋栖息环境变差、食物减少等因素影响,近些年来这些物种数量大大下降。
数万种鸟栖居于城市中。虽然城市的发展破坏了自然栖息环境,但也创建了新生态环境,一些物种开始栖居于此。在人口密集地区,许多鸟类可找到庇护所、食物和水,且捕食者较野生环境中少。
鸟类在城区的扩张速度相对较快,欧洲著名的例子之一为乌鸫( Turdus merula ),以前只栖居于森林中,但自19世纪初期起,开始出现于德国西部城区公园;20世纪初期,出现于波兰城区;50年后,出现于加里宁格勒(俄罗斯)、布尔诺(捷克)和索菲亚(保加利亚)。近些年来,在奥斯陆(挪威)、赫尔辛基(芬兰)和基辅(乌克兰)等地也发现了乌鸫。此外,乌鸫的子目物种也开始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和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出现。
根据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某些城市化鸟类与同一品种野生鸟相比,习性存在不同之处。比如逃跑飞行更短(与人类互动而进化)、迁徙趋势更弱以及繁殖期持续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