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世纪的后期,由于中原民族的崛起,击退了北来的贵族集团,中国重新得到繁荣和发展。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朱元璋,历史上称为明太祖,这是一位来自基层的劳动人民,他体会人民的疾苦,也理解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阶级的暴行,因此在击溃敌人和其他起义的人民领袖以后,制定统治方案的时候,确实做了一些于人民有益的事。但是统治者毕竟是统治者,无论他是来自豪门贵族或是寻常百姓,在他一旦掌握政权以后,他考虑的还是本身的利益。明代统治者的急速腐化堕落,并不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好些,甚至还要更坏一些。

从 14 世纪 60 年代起直至 16 世纪初期,明代的统治还勉强维持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可是自此以后,出现了童昏无知的武宗、昏愦凶狠的世宗、不问国事的穆宗、贪得无厌的神宗,这个统治阶级的基础已经淘空,它的崩溃是指日可待了。神宗时代的最初十年,由于他在幼年时期,国家大政全部落在大学士张居正手里。居正大权在握,左右有若干趋炎附势的人物,他的措施当然有不得其平的所在,但是由于他的努力,国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可是居正一死,神宗的残酷剥削成为人民的大害,同时也挖空统治阶层的基础。神宗死后,继承这个统治大权的是他的儿子光宗,光宗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死了,再由他的儿子熹宗接位。这两位皇帝是识字不多的。在 17 世纪前期,作为劳动人民,这个问题不大,可是他们都是皇帝,而当时的大臣之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整个政权的崩溃是势所必至了。建州卫的动乱,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崛起,都不是意外的。熹宗逝世的时候,他的弟弟信王由检继承了这个帝位,这是后世所称的思宗。

历史是无情的,它能培养人才,也能摧毁人才。当然,我们不是说历史是有意识地起这样的作用,而是说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得到很好的成长的环境;或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不但得不到培养而且会遭到压抑或打击。这是每个学习历史的人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当然,任何人没有坐待时代支配的义务,但是在环境对他的成长不利的时候,即使他尽了最大努力,有时还会遇到打击或挫伤。可是,一个有志之士,即使遇到不断的挫折以后,决定不悲观失望、灰颓丧气,他得付出更大的努力,纵使遇到十次的失败,他还得争取第十一次的胜利。胜利不是必然的,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争取胜利的决心是我们可以完全做主的。

陈子龙是怎样的人物?我曾指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理想只是考中举人、进士,这不能说是没有抱负,但是这样的抱负也就很有限了,每三年就提拔四五百名进士,一名进士能为人民贡献些什么呢?幸而在适当的机会,他结识了黄道周,这才理解到还有一个为国为民的目标。这时子龙是一名志士了,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1644 年北京破了,在新旧政权接替未定时,关外的建州卫领导者闯进山海关,北京周围五百里的地面实现了“圈地”的制度,原来的居民都得搬迁,不及搬迁的或是承认外来统治者的都成为他们的顺民。在这个大祸降临时,南京的官僚和一些有志之士随即建立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新政权,这就是后来的弘光帝。倘使南京政权的领导人物能结合各方的力量,共同抵抗建州卫的南侵,即使不能恢复中原,至少可以维持一个东晋或南宋的局面。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一年之后,南京政权垮了,外来的势力一直迫进到长江以南。

子龙曾经参加南京政权的工作,在看到朝政混乱以后,他回到松江。他不是退隐,而是纠合地方人士准备给敌人一次打击。南京政权垮台以后,要凭地方势力击退敌人,这是一个过分的估计,但是作为斗士,他是不会计较成败利钝的。起义失败以后,他联系吴易,准备太湖起义。及至吴易过早地暴露目标,遇到又一次失败,这时黄道周在福建建立了以唐王朱聿键为首的福建政权,这是后来的隆武帝。国势进一步削弱了,但是子龙并不灰心,他一边接受福建政权的领导,一边也联系浙东崛起的鲁王朱以海,准备起义。作为斗士,他得不断地进行斗争,只要成功有一线的希望,真正的斗士必然要从失败中争取胜利,甚至在成功的希望只是泡影的时候,他也决不放弃斗争。子龙就是这样的一位斗士。

子龙是不是没有缺点呢?他不是超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的。因为要忠实于传记文学,我没有权利把他写成超人。他是时代中的人物,他的一生的经历都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因此我在这本作品当中,把他的时代写得比较多一些,这样的写法,在国外是经常见到的,不过在国内,由于数百年来八股文字的传统,可能有人认为离题太远,因此我在书名中特别提到他的时代,表示我对于这个传统的正视。至于文字方面的失误,认识得不全面、不正确,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适的所在,统统希望读者的指教,我在这里谨致最诚恳的祈求。

东润自序于上海师友琅邪行馆
1983 年 2 月 6X11cIPEKsPL9nTMKr9ZPIy66ggVWzN4qU1GNkoc0Rhj6W+1J2XeXc7/6zUcYd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