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科学概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之前,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列宁说过:“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因果、同一、差别等等规律)——整个人类认识(全部科学)的一般进程确实如此。” 这表明概念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每门科学不仅有各自的概念系统,甚至往往连这门科学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概念既然反映事物本质,所以在研究一门科学时,不仅要具体了解这门科学的全部概念及其体系,还很有必要先弄清这门科学的总体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范围,才能使研究得以正确进行。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时也应如此:首先应当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明确它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由此入手进行研究,这才是正确的进程。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理性认识。思想亦称“观念”,是知识的体系。它是客观现实在人大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人们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教育思想就是在实践中对教育的观察和分析而形成的有关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定的教育思想一般都是以某些思想家、教育家有关教育的观点和学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各个思想家、教育家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政治经济地位以及世界观的不同,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就不尽相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育思想。由此可知,一定的教育思想都是同一定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思想方法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相联系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学说。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教育思想的特定内容和含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创立的,是根据由他们所奠立的科学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教育所提出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学说。这一思想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它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又经过列宁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予以坚持与发展,并且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据此,我们就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做出以下简要的概括: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教育,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教育学说体系,是无产阶级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这一简要定义中蕴含着许多重要关系。诸如:革命领袖与教育家关系、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革命实践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关系等。对这些关系也应有正确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

任何一种思想和学说,都有它的代表人物,这是毫无疑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也同样有它的主要代表者。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所以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一种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并非短期内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所能完全实现的,经常是由首创者、追随者、倡导者等长期奋斗,共同丰富发展起来的。因此,一个学说的代表者,往往又是一个群体。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就是这样,它虽然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但同时又是经由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而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才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所以,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外,列宁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都应该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者。他们著作中有关教育的科学论述,都应被看作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构成部分。

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看作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呢?因为这是客观事实。成为一个学说的代表者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可以随意确定的。成为一种学说的代表者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是这一学说的首创者,或是这一学说的主要拥护者、倡导者,并对该学说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者。同时,他们对该学说不仅有坚定信仰,而且其贡献又具有公认权威性和巨大影响力。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只有这些革命领袖,所以以他们为主要代表是理所当然的。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和毛泽东等不仅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科学阐述和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坚持贯彻和执行,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转变为行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所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外,以他们为主要代表,也应当是无可非议的。

可是有人对这一认识持有异议。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革命领袖和政治家,而不是教育家,也没有为我们留下教育专著。所以他们不赞成提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并且认为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对这些革命领袖的贬低。

马克思和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他们确实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不是教育家,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有教育思想。他们出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不能不关心社会问题。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才提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伟大贡献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这里所说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和人类先进思想的“种种问题”,当然也包括教育在内。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理论建树上和对社会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有关教育的根本理论和原则问题,都进行过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论述。例如:关于教育同社会的本质关系;关于生产、科学技术与教育;关于人的形成发展与教育;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教育;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关于人民教师;以及关于教育的改革,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和学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教育专著,却为我们留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仅用是否有教育专著来断定他们有无教育思想,这是不确切的。至于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是教育家,而是革命领袖,似乎他们的有关教育的论述就不如教育专家的思想重要,这种认识尤为偏颇。殊不知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首先是政治家和革命领袖,他们的教育思想才有可能高于一般的教育家的认识。由于他们对教育的观察和分析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站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观察教育现象,所以才使他们能够得出以往任何教育家都无法得出的科学结论,从而使教育思想史发生伟大变革。这也正是他们能作出伟大贡献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以是否是教育专家和有无教育专著来断定他们有无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是不科学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创造同集体智慧的关系问题。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主要代表,绝不意味着贬低和否定革命领袖集体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作用。事实上任何一种理论和学说的创立与发展,都不能割断历史和脱离现实,都是同历史上的、现实的先进思想和广大群众的创造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学说更是这样,它的创立、发展是同领导者集体和革命群众的创造性密不可分的。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色地把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 毛泽东也说过:“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践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革命学说的创立,是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和集体智慧的。但是也应明确,绝不能因此而把群众智慧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完全等同起来,不能贬低革命领袖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群众智慧与创造只有被马克思主义导师和领袖所吸收,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的构成要素。

革命领袖同集体智慧作用的关系更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学说,特别是革命实践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往往都是集体的创造。不过在这些领袖人物的集体中总是有主要代表的。这是因为在领袖集体中总有人更富有创造力和凝聚力,从而成为这一集体的核心和象征。即使这个集体只有两个人也是如此。人所共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可是恩格斯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却对此做出如下声明。他说:“请允许我在这里作一点个人的说明。近来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参加了制定这一理论的工作,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说几句话,把这个问题澄清。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 40 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恩格斯的这段话,固然反映了他的谦虚美德。但这也绝不只是谦虚,而是表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学说的创造,尽管是共同的贡献,但其中必定有其主要代表者。肯定主要代表者,并不贬低和否定其他人的贡献。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共同认识上去。其实说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主要代表”,这已经包含了对集体智慧的肯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代表,是符合实际的。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观点、学说与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前面说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密切联系教育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这就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就是确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不过这里所说的构成部分不是指总体构成,而是就其内容具体构成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结构也是分层次的。就其整体结构来说,列宁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但是除总体构成外,也有其具体构成。所谓具体构成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研究社会各个方面,从而在各个领域创立的思想、学说和原理。这些具体学说和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内容方面的具体构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然包含着各个领域的思想和原理在内?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以科学世界观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正是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使马克思主义不得不同社会各个领域相结合,全面分析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各个领域的指导思想。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这是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在法国、俄国,都曾有人企图贬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实践价值,把马克思主义的成就仅限于经济领域,说马克思主义仅是“经济唯物主义”。列宁在批判这一荒谬观点时指出:同这一观点恰恰相反,“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是最先提出不仅必须分析社会生活的经济方面而且必须分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问题的社会主义者。” 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也深入研究了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军事和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对于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把这一领域看作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 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总是不时地提及教育。他们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同时,也揭示了资产阶级教育的阶级实质;在研究生产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研究了教育的社会经济作用;在论述共产主义理想和斗争纲领时,也深刻阐述了未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改革方向。

上面我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是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据此,我们就可以明确两点认识: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使它必然要把它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同各个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就不能否认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思想和学说的存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社会领域的思想和学说,实际上就是架空了马克思主义,就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指导作用。第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思想和学说既然是它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它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思想和学说,也包括教育思想,就必然是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致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轨道的思想,就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时,应该具有的明确认识。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革命实践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一样,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列宁说:“革命理论是不能臆造出来的,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样也是在实践中,从各国教育经验和思想总和中产生出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全面考察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同时,也深入考察了工人的教育状况。他们从现实中工人后代身心发展被摧残,受教育权利被剥夺的状况,看到了教育的阶级实质;也从工人的独立教育成就和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看到了无产阶级教育斗争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更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发现了教育的本质作用和活动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观点与学说,就是从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形成的。同时,他们的教育思想一经形成,又立即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指导工人阶级的教育斗争实践。为了捍卫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学说,还坚持不懈地同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者展开论战。19 世纪 6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的小资产阶级教育观点;70 年代初期又批判了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教育思潮;70 年代中期,批判了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教育观点;70 年代后期又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他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运用到俄国实践中。十月革命前,他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沙俄的反动教育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又依照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苏联的教育实践。列宁第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变为现实。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革命,创造了新经验。

继苏联之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工人阶级运动中更进一步得到了实践。中国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南。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和原理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创造性运用,经受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严峻考验。

总之,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整个马克思主义一样,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又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它是经过了一百多年来的革命实践检验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已为实践所证明,它才成为无产阶级教育的指导思想。当前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已经过时,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这种误解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忘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实践,又经过革命实践检验的这一历史事实。

正如前面所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产生在资本主义时代,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所以,这一教育思想才能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教育实质,发现未来教育的客观规律。判断一种理论或学说是否过时,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它揭示的是否是基本规律和所揭示的规律是否已经过时。自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以来,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但资本主义依然存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仍然在继续。尽管形式上有所变化,但社会矛盾实质并没改变。由此可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变,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基本原理就不会过时;只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还在继续,共产主义理想还没有彻底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意义就不可能消失。尽管社会在发展,具体情况有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某些个别论断可能过时,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则绝不过时。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事实证明它反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轻易断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已经过时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至于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这更是一种片面认识。因为这种观点无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不仅产生于革命实践,而且已经经过一百多年实践检验的事实。毫无疑义,真理也还要在实践中检验,这是发展真理的需要,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本来已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检验,事实早已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如不顾这一事实,对于一些教育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仍然认为还需要经实践检验才能确证,这实际上就是怀疑或否定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列宁有句著名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说明理论固然需经实践检验,然而实践更需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何况理论的检验也只有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才能进行。所以,借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拒绝理论的指导作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原理的严重曲解。这一认识发生在教育领域,实质是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认识上的模糊。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有机联系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科学的教育观,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具有严整科学体系并非说它构成了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的体系。科学体系并不等同学科体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严整科学体系是就其观点、学说的内在有机联系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有机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学说同它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联系,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全部教育观点和学说的内在有机联系。

前面谈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方面的运用,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统一。

例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肯定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制约作用,从而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社会关系决定教育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就产生了关于教育同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和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全面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观点运用于教育领域,就产生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点和学说虽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呈现散在的状态,但是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这既体现在教育观点和学说的全面性方面,也反映在各观点、学说之间的有机统一性方面。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和著作,他们关于教育的观点和思想是系统全面的。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关于教育本质及其作用的观点,关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学说,关于教育构成与教育目的思想,关于教育的基本道路及方法论原理,关于知识分子和人民教师,以及关于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等等。而且在这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学说之间,也存在着有机联系。所以,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只有关于教育的个别论点,而无思想体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YvmxGpo3ZZQxMuHCzN9hXq5MdmyoWIcEVq9/w5B5rgbx3Rl30qHcW5yXhLllnr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