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工科专业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的编写是为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的精神,深入贯彻OBE教育理念,结合电气信息类学科专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编写的。同时,本书的编写也是我校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省级思政示范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持续建设的一部分,是对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系统设计、设计及仿真工具的汇编。本书全面阐述了电子电路实验与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配套研制了系列实验设备与实验装置,构造了“模块化、相互衔接、整体统一”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

本书适用于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实验教学,其指导思想是结合现有实验设备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从而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术和实验技能。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基础电路的验证,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调试、分析及故障排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培养专心致志、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

本书按照实验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科特点分成四篇,即实验方法与基础仪器使用篇、基础实验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篇、设计及仿真工具篇。全书共 10 章,系统地介绍了常用仪器、元器件的使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设计实例,以及现代电子仿真实验技术等。

第 1 章电子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包括电子技术实验的学习方法及一般要求,电子测量的分类,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误差及误差分析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第 2 章基本测量原理及基础仪器的使用,包括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等电子仪器原理与使用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测量仪器使用,为后续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 章电路基础实验,主要实验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研究、元器件识别与测量、电路基本定理研究、RC电路暂态过程、RC网络频率特性研究、电阻温度计设计、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受控源电路设计及特性研究等。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巩固电路分析课程基础理论与实验方法。

第 4 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包括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放大器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及频率响应指标的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息运算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以及 4 个模拟电子技术拓展实验与 2 个“互联网+”虚实结合在线仿真实验等。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础电路与实验方法。

第5 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主要介绍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以及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技术。本章主要培养学生电子设计基础素质。

第 6 章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举例,主要介绍了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放大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功率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经验、数字电路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本章主要培养学生电子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

第 7 章电子综合设计题目,主要介绍了小功率限电器的设计、数字密码锁、竞赛抢答器、程控放大器设计、集成电路扩音机、精密数控直流电源等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思路。本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资料应用、方案选择、电路设计以及电路安装调试能力。

第 8 章Proteus软件使用,主要介绍了Proteus 8 电路仿真软件基本操作、电路创建、操作界面、仿真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并配合第 10章的应用实例进行了仿真。

第 9 章Multisim软件使用,主要介绍了Mulltisim 14 电路仿真软件基本操作、电路创建、操作界面、仿真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并配以应用实例,使学生通过该部分的学习,掌握较为先进的实验手段,从而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内容。

第 10 章PCB设计软件使用简介,主要对Altium Designer 22 电子线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讲解,阐述了电子系统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库的建立、PCB元件封装的创建、PCB的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国产嘉立创EDA进行了介绍。

另外,附录部分列出了常用元器件的应用、常用集成电路引脚排列等资料,并介绍了“互联网+”在线实验平台。

电子技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加强工程能力培养,特别是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融合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计及仿真工具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实验过程中引入内容先进、综合性强的工程项目,紧扣新工科教学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全书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师编写,参加本书编写、项目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制、思政设计与审核、电子资源制作的有陈丹、赵波(第 1、2 章)、蒋守光、陈丹、王建波(第 3、4 章)、王建波、蒋守光(第 5、6、7 章)、许诚昕(第 8 章)、赵丽娜(第 9 章)、徐承成(第 10章)、徐庆(第 3、4 章仿真)等,在此谨向他们和其他关心、帮助本书编写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编写除了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外,还借鉴和参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在此一并向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主要的实验均给出了仿真电路与课件,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

由于时间仓促,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22 年 10 月 4mEUcxDossQT/v1Y7OTPF5/lYJ99Vpr8n2r12AEiIsMvHbG1yVhA7o2iiw+q0w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