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网络的虚拟,有什么新奇
——网络空间的心理特性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互联网所建构的网络空间有何特点,迎合了人们什么样的心理呢?

一、多少国人在上网?

互联网快速发展是近20余年的事,不过其起源却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966年2月,美国军方创立了阿帕网,用于远距离共享数据,它是当今互联网诞生的最主要标志。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追溯到1987年9月,当时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在北京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1997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当时中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人。

在2023年6月,该中心发布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上网用户数发展到10.7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用户数为10.7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6.4%,高过全球平均水平(67.9%)。这真是一个全民上网的时代。

当然,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大多不具备网络知识,受到不懂拼音等文化限制,缺乏上网设备,年龄太大或太小,或不需要(不感兴趣)使用网络等。

二、网络空间的心理特性

心理学研究者从网络空间中个人行为、人际互动以及团体过程的背景、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空间对人们心理与行为具有的特殊寓意,反映为以下8个方面。

(一)视觉匿名

视觉匿名指与线下面对面人际互动相比,人们在网上互动的大多数时候,不能看到对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时身份总是被隐藏的,而是表示人们可以控制何时及多大程度上表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同一个人可以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表露自己的名字,在约会主页或微博中贴出编辑过的照片,或者在在线社区中发帖时使用假名等。

视觉匿名也涉及“感觉消减”,即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可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听不到语音,即使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技术变得更加有效和方便,身体和触觉方面的互动仍然是有限或不存在的。

相应地,视觉匿名会带来知觉转变,有些人在使用电子邮件或即时通信时,会有一种自己的心智与他人混合的体验,这是一种超现实、类似于梦境的体验。

匿名可能会带来去抑制效应,它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现。一是匿名可能让人们更自如地表现负性情绪及行为,如辱骂他人;二是它可能让人们更放心地讨论某些隐私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是难以讨论的。

(二)文本沟通

文本沟通指在网络空间中,人与人的互动主要通过打字来完成,但情绪或非言语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并不缺乏,因为人们可以使用“表情符号”来传递情绪信息,或者直接通过文本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尽管文本沟通过程中存在“感觉消减”,但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现和人际联系的形式。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并阅读对方发来的文字以获取信息,这是一种获得自我认同的方式,向网友表达自我的方式,以及建立关系的方式。

(三)空间穿越

空间穿越指在网络空间中的互动几乎不会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互联网可以让地理上相隔万水千山的人相会、沟通、分享媒体文件,甚至进行交易。它可以让家人和过去熟识的朋友在居于不同地方的时候保持联系、提供支持,以及保持亲密感。可以说,世界变小了。

地理位置变得无关紧要,对人们的一些独特兴趣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能在自己周围找不到可以分享自己的独特兴趣的人,但是,在网络空间中,各色人等(即使是那些极其有个性的人)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与同好。

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可能是网络空间非常实用的一个特征。而从反面来说,这对于具有反社会动机的人而言,就是网络空间的一种非常消极的特征。

(四)时序弹性

时序弹性指人们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对时间的感受与物理世界中的感受可能并不一致,在同步和非同步的交流中都存在时间的延伸。

人们通过互联网实时地进行交流,是一种“同步交流”,聊天室和即时通信就是如此。另一方面,“非同步交流”并不要求彼此即刻回复对方。在聊天室和即时通信中,人们可以有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来回复对方,这明显比面对面的交流延迟更长。在电子邮件、博客等中,人们会有数小时、数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回复对方。

网络空间创造了独特的时序空间,让人们进行持续互动的时间得以延伸,这就提供了方便的“反省区”。相比面对面的交流,在网络空间中,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深思熟虑和精心构思自己的回复。这种对自我形象有选择性的呈现,可能会导致不良的社交后果,比如形成对他人的理想化的印象。

另一些情况下,网络空间的时间被浓缩了。比如,如果你成为某个在线社区的成员,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被人认为是该社区的“老人”了。互联网环境变化非常快,相比水泥、木头和钢铁建构的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非常容易建立、解构及重建。在网络空间中,时间体验似乎加速了。

(五)地位平等

地位平等指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线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不论其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学者称之为“网络民主”。尽管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会对其网络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网络民主的理想也有其真实性。决定一个人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交流沟通中的技能(包括写作技能)、毅力、观点的质量,以及对技术的熟悉度等。

(六)身份可塑

身份可塑指在网络互动中,人们缺乏面对面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线索,进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呈现自身身份(自我认同)。仅仅是通过文字进行交流,人们就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是仅仅呈现自我认同的某些部分,建构假想的自我认同,还是保持完全的匿名——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可以完全隐身,成为“潜水者”。在很多环境中,人们可以给自己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网络世界提供了机会让人们通过“化身”来视觉化地表现自己。

(七)多重社交

多重社交指在互联网空间中没有时空限制,人们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接触,与成千上万的人进行交流。一个人在网络空间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任务操作,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多个任务间切换,例如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多人互动,甚至同时浏览网络新闻,而其他用户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这个人正在穿梭于多段关系中。

此外,通过在博客、论坛或社交网站上发帖子(这些地方有不计其数的读者),人们可以吸引与自己最为特殊的兴趣相匹配的人。借助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获取海量的网页信息,进而快速找到匹配的人和团体。当前,网络搜索、信息过滤及联系他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有效。

(八)存档可查

存档可查指人们上传到网络上的内容一般会永久存在,并且这些内容很容易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大多数的网络活动(包括发电子邮件联系和聊天)都能够被记录下来,并保存为一个电子文件,所以甚至可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文件,这些关系可以永久记录,也唾手可得,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重温其中的某一段,或对其进行重新评价。

当然,这种存档可查的特性弊端也不容忽视。因为人们知道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记录及可追溯,所以他们可能会对在线状态感到焦虑、不信任,甚至变得偏执、妄想。 AdOFNa8o+vZdamgKSRmxteleCX8oj/ERwzRj+yBOnwEGkpbvvMatrdKdIeZZQx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