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打开这本书的读者,你或许是已经上网20多年的骨灰级玩家 ,或许是自小就浸淫于网络的数字土著 ,或许是最近才开始接触网络的新手,或许是只能与网络隔绝的数字难民 ……无论如何,如果你对互联网上的心理世界好奇、有兴趣,就接着往下看看吧!

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人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互联网的帮助和支撑。如人们通过网上购物来解决生活的问题,通过网络会议来解决工作上的问题,通过网上课堂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通过网上聊天来解决人际上的问题,通过网上娱乐来休闲放松……

相当一部分现实生活已经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原样呈现,甚至花样翻新了。互联网改变了且仍然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互联网也改变了且仍然改变着我们的心理世界和我们的行为。互联网已经不再是社会生活中的配角,它已经和生活融为一体。

互联网所建构的虚拟空间对人们的影响,离不开其所体现的“心理特性”:视觉匿名、文本沟通、空间穿越、时序弹性、地位平等、身份可塑、多重社交、存档可查等。这些特性使得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的心理与行为,或是通过网络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有了很多与现实中的心理与行为相似的特点。它们表现在网络用户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上,表现在网络用户的人际互动上,表现在网络用户的社群关系中,表现在网络用户的其他在线活动中……

在本书中,我们通过浅显易懂的阐述来展现这些特点,拨开披覆在互联网用户心理与行为上的神秘面纱,通过“个人—人际—文化—健康上网”的线索来向读者呈现网络对人们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国内互联网心理学领域的多位研究者的通力合作,除了本人担任主编和撰写部分章节(第1、19节),其他作者还有(各自承担一节,以撰写顺序排列):周浩(浙江财经大学,第2节)、柳铭心(中国儿童中心,第3节)、苏文亮(福州大学,第4节)、李宏利(苏州大学,第5节)、孙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第6节)、王兴超(山西大学,第7节)、马晓辉(河北大学,第8节)、李冬梅(东北师范大学,第9节)、谢笑春(东北师范大学,第10节)、张国华(温州医科大学,第11节)、曾攀(湖北师范大学,第12节)、田媛(华中师范大学,第13节)、宛小昂(清华大学,第14节)、王财玉(绍兴文理学院,第15节)、崔丽霞(首都师范大学,第16节)、刘勤学(华中师范大学,第17节)、王伟(山西大同大学,第18节)。我们衷心感谢出版社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书中若有错谬之处,也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融入已然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

雷雳
2023年冬 ILDCDBGbLfRsB4UGQ6CXdrWOZW0YU1Gy3D4A+4aO36Wm909Hxdmz/joLgkFmSO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