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把握消费新时代的商业脉搏

刘戈先生的专著《双重迭代——后消费时代的商业模式》(以下简称《双重迭代》)不仅故事性强、可读性强,而且力图把握中国结构转型的大趋势,从商业逻辑层面剖析了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既提出了“双重迭代”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六大趋势,也在麻雀解剖式的分析中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商业指导建议。

刘戈先生是央视专职财经评论员,长期从事经济和商业领域的报道、评论、研究和咨询工作,在这方面有深厚积淀,对理解消费趋势与把握商业模式,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为此,我很愿意向广大关注中国经济的研究者以及愿意投资中国的投资者推荐这本书。结合《双重迭代》,我就如何把握消费新时代的商业脉搏谈几点个人体会,为读者在阅读此书时提供一个思考的线索。

1.把握服务型消费升级的趋势,是双重迭代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在消费领域尤其突出。今天,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在40多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从趋势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仍在升级中,居民消费质量仍在提升和改善中。14亿人的消费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在不断升级。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达到44.2%。如果相关的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能够到位,预计到2035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达到60%~65%,总体上形成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体的消费结构。

这两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但从中长期看,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新消费、新业态仍然在较快发展。《双重迭代》紧紧地抓住消费领域的这一趋势,提出了我国在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变化与数字经济双重驱动下“模式迭代”与“数字迭代”的“双重迭代”。在具体的商业逻辑上,《双重迭代》一书提出的“服务比产品更有发展空间”的判断,我认为值得读者关注。产品的实质是服务,消费的本质是享受服务。消费者购买产品,目的是享受产品带来的相关服务,这就是产品使用价值的本质所在。这些年,全球包括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大都在服务领域,这是一个趋势的反映。

2.赢在转折点,是“双重迭代”的关键

在研究工作中,我很喜欢和企业界人士交流。2016年,我去杭州参加一个企业家的交流会,有企业家提出,“企业往往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转折点”。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此,我写了一本名为《赢在转折点》的专著。在阅读《双重迭代》时,从刘戈所剖析的一系列案例中,我进一步体会到,“赢在转折点”其实是全球所有企业的逻辑。比如,抓住美国工业化后期转型的机遇,麦当劳、星巴克转变了传统小店的经营模式,探索创新连锁模式,一下子就迅速发展起来;抓住信息化的机遇,亚马逊、脸书等也是在极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我国这些年涌现出来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抓住了某个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企业家强调“商业逻辑”,经济生活中最大的逻辑就是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中的转折点,只有抓住这个转折点,才能有效地创新商业模式。

从趋势看,中国之所以仍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这样的转折点应当说是相当多。问题在于,这个市场空间需要企业来创造,这个转折点需要由企业来把握。实现“双重迭代”,要赢在转折点,但说易行难。关键是要沉下心来,把握经济社会转型的脉搏,倾听市场的声音,在“望、闻、问、切”中抓住转折点,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我想这是阅读本书的朋友掩卷遐思的重点所在。

3.从失败案例中学习,是“双重迭代”的密钥

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从成功的商业案例中学习固然重要,但从失败的商业案例中学习更为重要。《双重迭代》一书并不是只分析成功的一面,它还用了大量篇幅分析失败的一面,这一点难能可贵。

不同的行业,都会面临诸如此类的挑战。无论是创业企业还是再创业企业,都必然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挑战。抓住中国结构转型的趋势,抓住转型中的转折点,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如何落到实处,则需要一系列的安排。恰恰是这些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成败。不同的行业所需要的商业安排细节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家真正静下来,仔细观察、识别风险、化解风险。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Cqj8Zog3Nn6viyJ6k7HTLZsvZjYifH9aP4KeupZ5m7CT5YMBauIGg766y7waqUvk



前言

中国的工业化后期和数字化时代同时到来,商业模式迎来双重迭代。

张瑞敏先生说过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新的企业,它们携带新的商业模式,对旧的商业秩序进行无情的迭代。在消费领域,中国市场有些流行多年的商业理念、营销思路和品牌构建方式依然在惯性的作用下充斥着市场,误导着创业者和经营者。

作为央视专职财经评论员,笔者一方面追赶和剖析经济大势每天的潮涨潮落,同时也带着放大镜去研究现实中众多企业的生生死死,观察思考社会发展与商业进程之间的纠缠与互动,希望给那些依然按照旧有逻辑创业和经营的从业者们提个醒。

笔者试图从更宽广的视角、更长的历史脉络中,总结一个大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寻找那些在新的时代中会诞生、成长和壮大的公司,研究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催生的新商业模式。

从人均GDP、城市化进程、人均受教育程度、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指标判断,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消费经济时代,和100多年来经历的工业化早期、工业化中期不同,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从需求端看,消费者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人将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社会的收入结构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逐渐向纺锤形结构转变。

消费人群收入结构的巨大变化,意味着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保障,这必然导致消费供给端的重构,新的商业模式会不断涌现,来满足甚至创造人们新的需求,这样的消费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后消费时代。在后消费时代,商业模式必然发生大迭代,这种迭代和美国20世纪40—70年代所经历的大迭代过程有极强的相似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后发国家,在经历工业化后期的同时,中国还经历着数字化时代对经济和生活的全面渗透及改造,也就是说,中国经历的是商业模式迭代和数字化迭代同时进行的“双重迭代”。

一场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双重迭代正在展开,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对守成者来说,如果不能改变就会被淘汰。

本书剖析了一些全球著名品牌诞生、发展的案例及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并和中国当下的一些创新型消费品模式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少和国内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颠覆了一些业界流传甚广的惯性认知,总结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理念。

本书对消费品领域的创业者、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qj8Zog3Nn6viyJ6k7HTLZsvZjYifH9aP4KeupZ5m7CT5YMBauIGg766y7waqU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