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

有种很普遍的现象:学习并真正理解了别人的典型案例,自己仍然不会做;理解了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原理,应用中仍然会遭遇困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典型原因是:原理相同的技术,创造的价值不一样。所以,工作的困难不在于懂不懂、会不会,而在于经济上是否合适。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技术都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将技术用在合适的场景和解决合适的问题,才会具有经济性。人们在技术经济性上的困惑,本质上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推进智能制造,往往要进行转型升级。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看,转型升级的本质,就是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创造合适的场景。

从外部表现看,转型升级就是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工作内容、业务中心的改变和创新。比如,原来由人做的事情,现在由机器来做或者机器帮助人来做;过去需要到现场做的事情,现在可以远程去做;企业过去的业务以生产制造为主,现在研发、服务与生产并重;过去用自己的仓库、自己的人员、自己的设备,现在用其他企业的资源等。这种业务上的改变,往往会为推进智能制造带来需求,从而带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很多人没有想清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本质不是不懂技术,而是没有想清楚怎么改变业务。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业务的改变说不清楚,自然也就说不清楚怎么应用技术。

前面曾经提到:协同、共享、重用是智能制造进行价值创造的方式。这三种方式,其实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我们知道,资源配置的权限在于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而资源的配置可能会涉及权力和利益的重新调整。所以,智能制造的首要责任人,是企业的负责人,而不是基层的技术人员。从这一点上看,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是不一样的。

转型升级是个性化很强的问题,与地域、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密切相关,难以复制。比如,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机器换人”很容易成为具有经济性的活动;而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工作未必有经济性。在中国,则要视地域和行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推进“机器换人”时,不能仅仅考虑劳动力成本,还要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结合起来;有了“附加值”,才会有经济性。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高效的场景,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是迫切。企业对生产率、质量、交货期的要求越高,产品的个性化越强,就越能发挥智能化的优势,智能化能够带来的价值就越大。所以,越是追求高质量、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往往越是需要智能化,推进智能制造就越容易。在我国的实践中,在制衣、家居、广告等传统行业中产生了大量很好的案例,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强。这时,智能化的技术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智能化技术有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对多数企业来说,追求极致的产品质量、极致减少成本浪费时,也会带来这样的复杂性。所以,精益化的推进对促进智能制造是有利的。

要推进转型升级,往往需要系统策划。河南登封某耐火材料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企业虽然规模很小,但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工操作,甚至没有在线监控生产的中控室。但是,这个工厂把生产数据全部采集上来,并存到大数据库中。生产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追溯。所以,即便现场没有监控人员,问题也能被发现并解决。

与传统车间相比,这种车间的建设费用肯定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工厂生产的是高科技产品,毛利率非常高,盈利能力很强,经济性自然也很好。事实上,这款高科技产品是他们用委托研制的方式,让德国研发团队完成的,并且企业买断了专利。所以,尽管河南登封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高端人才匮乏,却能生产全新的高科技产品。通过互联网,德国专家可以远程访问公司的大数据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设备中发生的问题。这就解决了公司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有时候,智能制造的经济性需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而不能纠结于眼前的利益。优秀的企业家必须认识到:高效率、高质量、低排放一定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早布局,获得先发优势。 vFDdKC0L6Q+fyYphDqBn79WMFJCEX5PHcT0iiWaMoGVrvpcghKrVl4HXQMNC4V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