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智能制造,往往会谈到个性化定制、小批量、快速交付。提出这样的目标和要求,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就要看到“同质化”的危害。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几年前经济形势不好时,钢铁行业的很多产品打五折。很多专家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产能过剩。但是,这显然不是全部的原因。比如,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还要严重,但汽车却很少打折。有人将这种差异归结为产业集中度:汽车行业的集中度高,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但这种观点也不完整。比如,矿山是集中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矿山公司一度生产了世界上60%的铁矿石,但当年的铁矿石价格差不多打了三折。
要解释这种“打折”的差异,还必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是“同质化”。所谓“同质化”,就是相互竞争的公司产品情况接近。在前面这个例子中,同质化的程度与行业属性密切相关:铁矿石的同质化程度最高,汽车的同质化程度最低。由于铁矿石的同质化程度高,用户买铁矿石的时候,只会比较价格;而矿山公司的竞争,也只能通过压价来实现。这样,利润空间就可能被压缩到极限。汽车行业则不同,厂家可以推出配置、式样、颜色不一样的产品,同质化水平最低。汽车用户关心的不仅是价格,还包括质量、款式、品牌等。所以,推出新车型是汽车厂商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没必要过度压价。这样,汽车行业更容易保持自己的利润空间。由此观之,在生产过剩的前提下,“同质化”导致恶性低价竞争,严重侵蚀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个例子是跨行业的,行业内部的道理也一样。企业要保持利润,就要设法与竞争对手不同。
然而,“同质化”并不必然导致低价竞争。在过去的农村,每个村都有卖豆腐的,而豆腐是同质化的。然而,那时的村民很少到其他村子买豆腐。所以,即便豆腐是同质化的产品,也不会有过度竞争。这表明,竞争会受到空间地域的约束。但是,竞争突破地域约束的时候,同质化的危害就迅速增大了。
互联网的作用,恰恰是让竞争突破了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空间距离对竞争的约束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不仅可以跨越空间距离,还可以跨越国界。利用互联网,用户可以看到成百上千家的供货商。对于同质化产品,计算机马上可以把报价最低的挑出来。所以,如果产品没有特色,多数企业就难以在互联网时代生存。越来越多的企业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必须提高研发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服务能力来应对这样的挑战。
然而,互联网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个性化强的企业容易生存了。一般来说,个性化强的产品,需要的人也少。但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到你。这样,个性化强的产品容易获得足以维持生存的市场空间。企业无法改变全球产能过剩的现状、没有办法改变全球化的现状、没有办法改变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改变自己,去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以赢得生存空间。这就是《长尾理论》的观点。
另外,互联网可以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共享经济,促进企业重视自己的品牌。所有这些,都会对提升智能化有帮助。这些也就是互联网能够对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