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智能化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几千年前,冶铁技术的产生让金属工具的成本大大降低,进而推动了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并将人类带入封建社会。同样,摩尔定律持续的50年间,ICT相关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为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也必然能显著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曾经有人预测,未来90%的技术创新与ICT有关。智能制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为热点的。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由机器完成,或者让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生产力必然会极大地提高,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发展过程通常是渐进的。一般的方式是:一项技术的产生和成熟,为其他技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并继续引发更新的技术产生。这样,新技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产生出来,把人类带入美好的未来。比如,ICT的发展促进了智能手机的产生,智能手机带来了各种App技术,App技术中诞生了微信,微信又通过电子支付的途径进入了金融行业并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这也使得人们使用现金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现金的减少让扒手难以得逞……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劳累、枯燥、危险的工作逐渐由机器完成,人类越来越多地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劳动成为一种让人快乐的活动。直到某一天,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未来是美好的。但是,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一步步地实现。这条路径上的每一个主要节点,都必须是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统一,而不是盲目追求先进性。把握智能制造的推进节奏,确定好推进线路,是企业成功推进智能转型的关键。

智能制造经济性的提升,与国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影响着智能化发展的节奏和效果。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几十年前,人们成群结队地扛着铁锹、铁镐去兴修水利工程是常见的场景。对此,年轻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一台挖掘机的效率要顶得上几十个人,为什么不用挖掘机呢?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很多地方还买不起挖掘机,只能用人工来做。这件事告诉我们:如果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成熟的技术也没有经济性,从而难以迅速推广普及。

近年来,很多企业大量装备机器人并采用各种自动化技术。其实,这些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往往都不是新的,很早之前就能从市场上买到。但之所以现在成为热点,主要是因为劳动力的成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促使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发生了变化:过去用这些设备不划算,现在用划算了。

新技术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条件,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总体上看,人均收入高、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推进智能制造的必要性更强,也更容易取得经济效益;反之,则经济性差。我国现在推进智能制造,与经济发展状况到一定的程度相关,但具体的路径和节奏肯定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照抄照搬。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必将显著提高。除了经济发展的原因,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未来20年,我国老龄化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总人口将会减少1亿左右。其中,由于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劳动力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蓝领工人可能会减少2亿以上。这些都会使得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所以,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经济性将会逐步提高。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换个角度看,这些方面的需求和变化,会对智能制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我们将会看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这些变化。

最近,“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国策,具有重大的意义。要理解其深刻意义,就要理解中国的发展逻辑。过去,中国企业追求“物美价廉”,往往会为了成本牺牲质量。这与人们收入低、市场需求有关,也与国家政策导向有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劳动力严重过剩,被称作“无限供给”。

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会显著降低,居民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增长,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严重过剩。单纯靠产量的提升已经无法促进经济增长了。我们也看到,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也让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些都会促使国家对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而促进企业在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标准提高。这些要求,会转化成生产制造的管理和技术问题,从而成为对促进智能制造有利的条件。 +ObeveFjB6L1zi7Ozwhfr9+yf2MqoJJ0U8u4+BDnNo8lfAU8g1X4xb5SBQSAy0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