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轴承钢种类及材料要求

1.4.1 滚动轴承钢种类

滚动轴承品种高达6万多种,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使用的轴承钢总量超过300万t/年。常用滚动轴承钢与合金及其应用范围见表1-1。

表1-1 常用滚动轴承钢与合金及其应用范围

(续)

(续)

(续)

(续)

1.4.2 滚动轴承钢化学成分

我国高碳铬轴承钢标准为GB/T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和GB/T18579—2019《高碳铬轴承钢丝》,其牌号及化学成分见表1-2、表1-3和表1-4。

表1-2 轴承钢的化学成分

表1-3 钢中残余元素含量

①氧含量在钢坯或钢材上测定。

②牌号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允许在三个等级基础上增加0.0005%。

表1-4 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拓展阅读】

钢常有“八大元素”和“五大元素”之说。钢是铁碳合金,除Fe和C外,还含有Si、Mn、S、P、O、N元素,此为“八大元素”。八大元素中的C、Si、Mn、P和S是钢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元素,被称为钢“五大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1.4.3 合金元素及杂质在钢中的作用及影响

高碳铬轴承钢由碳、铬、硅、锰、硫、磷以及镍、铜、铅、锡、砷、铝等组成。碳、铬、硅、锰是人为加入钢中的,其他元素则以杂质形式存在。

(1)碳 碳是决定钢的性能的主要元素。滚动轴承零件在淬火和回火后,希望具有高的硬度、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等,而碳是决定这些性能的主要因素。高碳铬轴承钢属于过共析钢。在同样硬度下,在马氏体基体上有均匀细小的碳化物存在,比单纯马氏体的耐磨性要高。为形成足够数量的碳化物,钢中的碳含量就不能太低,故碳含量要高。但过高的碳含量会增加碳化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带状碳化物、网状碳化物和液析碳化物等),从而使力学性能降低,易形成大块状碳化物和碳化物偏析,增加钢的脆性,降低冲击韧性,故高碳铬轴承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为0.95%~1.05%。

在退火状态下,碳微量地溶入α-Fe,其余与铬、铁形成碳化物(Fe,Cr) 3 C。在淬火状态下,碳过饱和溶入马氏体内,并保留一定量的碳化物,使高碳铬轴承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2)铬 铬是决定轴承钢性能的主要元素。铬在钢中部分溶入铁素体中,另一部分进入渗碳体,置换其中部分铁原子,形成较稳定的合金渗碳体型碳化物(Fe,Cr) 3 C。加热时,铬溶入奥氏体中,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使等温转变图线右移,提高钢的淬透性,并使 Ms 降低,增加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退火时,含铬的渗碳体聚集倾向较无铬渗碳体小,并易于球化,改善了钢中碳化物的分布状态,得到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组织。铬使钢的晶粒细化,因为加热时铬阻碍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使晶粒不易长大。因此,高碳铬轴承钢加热时的过热敏感性小,淬火后能获得较细的晶粒,从而提高力学性能。

钢中铬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35%~1.95%,高碳铬轴承钢中铬的质量分数在1.30%~1.95%范围内。含铬的合金渗碳体在淬火加热时溶解较慢,可以减少过热倾向,经过热处理以后,可得到较细的组织,碳化物能以细小质点均匀分布于钢中。铬也可以提高马氏体的耐低温回火性能,使得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能得到均匀的和高的硬度,有效地提高钢的耐磨性和强度。当铬含量过高时,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量增加,硬度降低。同时,在钢锭中由于浓度的起伏,形成复杂稳定的块状碳化物(Fe,Cr) 7 C 3 ,增加了碳化物的不均匀性。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化物不易溶入基体中,从而降低了钢的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铬含量过低,淬透性较差,淬火后容易产生软点。

(3)锰 在GCr15钢中,锰(0.25%~0.45%)是作为脱氧剂而残留在钢内的。GCr15SiMn钢中,锰(0.95%~1.25%)是作为合金元素加入的。它部分溶入铁素体,强化了铁素体,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锰是较弱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Fe,Mn) 3 C型碳化物。它与含铬的碳化物不同,加热时极易溶入奥氏体中,并易使奥氏体晶粒粗大,即过热敏感性大,淬火时开裂倾向较大。回火时,碳化物也易析出和集聚。锰的加入可以提高轴承钢的淬透性和耐回火性能,使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Ms )降低,增加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但因轴承钢中的铬使锰引起的晶粒长大倾向减弱,锰的质量分数在0.9%~1.2%时使轴承钢强度升高而不降低塑性,主要用于制造大型轴承零件。但是锰会增加钢的过热倾向,锰含量过大会使残留奥氏体含量过多,并增加淬火裂纹倾向。

(4)硅 在GCr15钢中,硅(0.15%~0.35%)也是作为脱氧剂而残存下来的。而GCr15SiMn钢中的硅(0.45%~0.75%)是作为合金元素加入的。硅在钢内不形成碳化物,而溶入固溶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硅的加入增加钢的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强度等。硅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因而,回火时析出的碳化物不易聚集,提高了钢的回火抗力。硅含量过高会影响钢的韧性,也会增加钢的过热敏感性、裂纹和脱碳倾向,并增加淬火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影响零件尺寸稳定性。

(5)磷 磷是有害杂质。生铁中含磷,炼钢时未能除尽而残留在钢中。磷增加钢的偏析程度,因磷和铁易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充填在已凝固的枝晶夹缝中,造成偏析。磷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慢,故要获得均匀的组织是困难的。尽管高温长时间扩散退火,也难使成分达到均匀。因此,必须尽量降低钢中磷的含量。

磷在铁素体中,较其他元素有更强的强化能力,它使晶格扭曲,晶粒长大,脆性增加。在低温下使钢的塑性、韧性下降而变脆,即所谓冷脆现象。试验表明:当磷的质量分数从0.025%提高到0.035%时,钢的冲击韧性降低15%,抗弯强度下降18%,为此,规定高碳铬轴承钢中磷的质量分数应小于0.025%。

(6)硫 硫是由生铁带入钢内的,也可能从炉气中进入钢中。硫和铁形成的硫化铁称为硫化物夹杂。硫和磷一样使钢发生严重偏析。其凝固温度范围较宽。硫不同于硅、锰、磷,几乎不溶于铁素体。硫与铁在固态下,即使硫的含量很少,也由于偏析,会形成低熔点的硫化铁。而硫化铁又与铁形成熔点更低的共晶体。此时,硫化铁以薄膜形式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因而在热加工时会造成钢件的开裂。由于锰的加入,锰和硫形成高熔点硫化锰,而减少硫化铁的危害性。钢中硫化物夹杂的尺寸过大,使钢的韧性、塑性降低,并使工作面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过早的磨损和疲劳破坏,从而降低轴承的寿命。高碳铬轴承钢应将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小于0.020%。

(7)氧 氧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钢中夹杂物的多少,进而影响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强度。有资料显示,钢中氧含量与额定疲劳寿命呈如下关系:

L 10 = 372[ O ] -1.6

式中 [ O ]——钢中氧的质量分数(10 -4 %)。

目前,各种先进的炼钢技术最重要的一直就是降低氧含量,氧的质量分数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30×10 -6 ,下降到现在的(3~5)×10 -6 L 10 是未采用真空脱气前的30倍以上。

(8)氢 氢一般是由锈蚀含水的炉料和浇注系统带入的。钢中含氢,会引起氢脆、白点等缺陷。所谓氢脆是指氢扩散到钢中的应力集中区,并间隙溶解到承受拉应力的晶格中,使其塑性下降到几乎等于零。所谓白点是指热轧钢坯中一种特殊的小裂纹,其形成主要是由氢脆和内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降低钢液的氢含量,能有效防止氢脆和白点的产生。

(9)其他元素 钼在GCr15SiMo和GCr18Mo中作为合金元素加入,作用是提高淬透性和耐回火性能,细化组织,减小淬火变形,提高疲劳强度;镍作为残留元素,它的增多会增加淬回火的残留奥氏体,降低硬度;铜可以引起时效硬化,影响长时间使用时轴承的精度,同时铜作为低熔点有色金属,使钢加热时容易形成表面裂纹。

GCr15的使用量占轴承钢的绝大部分,多用于制造一般要求的微型、小型、中型和部分大型滚动轴承。当套圈壁厚≥12mm,滚子直径≥22mm,钢球直径≥50mm时,多采用GCr15SiMn或GCr15SiMo制造。GCr18Mo多用于制造下贝氏体淬火轴承。

1.4.4 高碳铬轴承钢的性能

(1)物理性能 高碳铬轴承钢的物理性能见表1-5和表1-6。

表1-5 高碳铬轴承钢的物理性能

表1-6 GCr15在不同加热速度下的临界温度

(2)热加工工艺 高碳铬轴承钢热加工工艺见表1-7。

(3)力学性能 由于高碳铬轴承钢需要在高强度状态下工作,所以淬火后,还必须进行回火。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强度与退火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不存在任何关系。对热轧退火钢材检查硬度,线材检查抗拉强度,只是为了保证高碳铬轴承钢的工艺性能,而不是其结构强度。高碳铬轴承钢的力学性能与最终热处理有关。随热处理规范的不同,其最终的力学性能也不同。

(4)切削加工性能 由于影响高碳铬轴承钢切削加工性能的因素较多,所以对高碳铬轴承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在轴承钢标准和技术条件中没有具体加以规定。但是,这项性能将由显微组织和硬度加以保证。

表1-7 高碳铬轴承钢热加工工艺

1.4.5 高碳铬轴承钢的材料缺陷

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因材料缺陷引起疲劳损害所占比例很大。为此,要达到轴承所要求的各种性能,保证使用寿命,必须了解材料缺陷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高碳铬轴承钢的材料缺陷有表面缺陷、低倍组织缺陷和高倍组织缺陷等。

(1)表面缺陷 一般对高碳铬轴承钢的棒材、钢管和线材的表面质量都有严格要求。在表面上不允许有破坏性的深层缺陷,对不太严重的浅层缺陷的深度也有具体规定。此外,规定棒料表面上不允许有锻造和轧制污物、气泡、裂纹、重皮、折叠、结疤以及钢锭或中间坯在改制时产生的其他缺陷。对于棒料和钢管表面上的压痕、麻点、划伤等轻微缺陷也规定了所允许的深度,否则在随后的机械加工、压力加工、热处理或轴承使用过程中会反映出来,从而影响轴承寿命。

(2)低倍组织缺陷 酸浸试样后,借助肉眼和100倍以下的放大镜观察到的缺陷称低倍组织缺陷。棒料的低倍组织中不得有缩孔残余、白点、裂纹、皮下气泡、过烧等有害缺陷,中心疏松、一般疏松、锭型偏析、中心偏析的合格级别及判定规则要符合GB/T 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标准规定。因为这些缺陷会使钢材在冷、热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裂纹,并在使用过程中导致零件的破坏。低倍组织缺陷如下:

1)偏析:钢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总称,在浇注过程中,由于结晶和扩散过程中某些元素、气体和夹杂的聚集而造成。

①树枝状偏析:经热酸蚀后,偏析呈树枝状。白色是树枝晶轴,其纯度较高,富集了高熔点磷、铬、镍、锰等元素。晶轴间黑色部分则富集较多杂质及低熔点元素。树枝状偏析使力学性能变坏,特别是使塑性、韧性下降。

②方框形偏析:经酸蚀后,由密集暗色小点组成的偏析带。偏析带上主要是非金属夹杂物以及硫、磷等杂质。该偏析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降低了力学性能,使钢产生“冷脆”和“热脆”,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使钢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易产生裂纹、疲劳等,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③点状偏析:经酸蚀后呈分散分布,形状、大小不同,略微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暗黑色小斑点。点状偏析中,夹杂物含量较高,碳和硫也超过正常含量。严重的点状偏析,易在斑点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早期疲劳破坏。

2)缩孔残余:缩孔是最后钢液凝固收缩时,得不到补充而在钢锭上部中心形成管状、喇叭状或分散的孔洞。缩孔残余是未切除干净的部分缩孔残留在钢内,形成孔洞或裂纹。严重的缩孔残余周围,往往伴有严重的疏松或偏析及夹杂物,并在纵向断口上,相应于缩孔处出现夹层。缩孔残余有时贯穿整个钢材,在锻造后形成内部裂纹。

3)疏松:经热酸蚀呈现暗黑色小点和孔隙。

①一般疏松:钢锭结晶形成树枝状晶体,在晶间的低熔点液体最后凝固时,得不到补充,或是由于富集杂质以及气体逸出后产生孔隙。

②中心疏松:钢锭浇注时,冷凝较慢,其形成过程与缩孔类似,但为许多分散、极小的缩孔,并在钢锭上部中心部位产生细小孔隙,有时和偏析、缩孔同时存在。

疏松反映了钢材组织的不致密性,使力学性能显著下降,淬火时易产生裂纹。因此,平锻机上使用的棒料不允许有严重的疏松,否则,致密性最差的部分就会位于套圈的工作表面。冷锻钢球时,条钢的中心部位被挤压到钢球表面上形成径向分布的两极区。若两极区的面积较大,且疏松较严重,则在两极区产生早期疲劳剥落的概率就会急剧增加。

4)气泡:钢液中含有过量的气体,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在钢内形成的空隙。气泡的存在减小了钢材的有效截面,并易产生应力集中,大大降低了钢材的强度。

5)白点:氢气脱溶析集到疏松微孔中产生巨大压力,冷却过程中在650~150℃范围内未缓冷,由于氢的压力及组织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形成的裂纹。

高碳铬轴承钢中,白点的存在,使纵向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急剧下降,而对横向性能的影响更为严重,故有白点的钢材不能使用。

高碳铬轴承钢形成白点的温度范围是200~256℃。为保证不产生白点,直径或厚度大于40mm的锻件,应在150~650℃范围内缓冷(埋在石灰中冷却)。

6)粗大非金属夹杂物:浇注时,被凝固在钢锭内的熔渣剥落到钢液中,以及浇注系统内壁的耐火材料未能浮出造成了非金属夹杂物。

7)发纹:由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形成的。夹杂物经变形加工后,再经酸蚀而脱落,形成细长的发纹。

8)显微孔隙:因钢锭轴心部分过烧造成的。在过烧区内,裂纹沿显微组织的偏析带取向。其形成的机理是:钢锭的轴心区内,由于碳和铬元素的富集,可能使亚稳定莱氏体区变形后形成的碳化物富集起来,轧制过程中会沿该区的非塑性流线方向形成裂纹。显微孔隙在低倍组织缺陷中危害性较大。这类缺陷一般出现在棒料的中心部位。为此,直径小于60mm的热轧棒料,不允许有显微孔隙,大尺寸热轧棒料,则限制在规定级别内。

(3)高倍组织缺陷 借助放大100倍以上的显微镜观察到的组织缺陷称为高倍组织缺陷。高碳铬轴承钢的高倍组织缺陷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不均匀性、球化组织、脱贫碳等。

1)非金属夹杂物。冶炼和浇注时,钢液内各成分间,或钢液与炉气、容器接触处在冷凝时,由于温度下降、溶解度减小而析出非金属夹杂物。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反映了钢材的纯净度。

高碳铬轴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分为五类,即A类(硫化物)、B类(氧化物)、C类(硅酸盐)、D类(球状氧化物类夹杂物)、DS类(单颗粒球状类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按GB/T18254—2016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和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B类的脆性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D类的球状氧化物类夹杂物的膨胀系数小于钢基体,这两种夹杂物的破坏性尤甚于塑性夹杂物(A类)。

A类:钢中的硫化物(MnS等)。硫化物有较好的塑性,因此也称塑性夹杂物,在钢中呈球状分布,压力加工时沿轧制方向呈连续的条状分布。硫化物如钢中的裂纹一样,破坏了金属基体的连续性,使力学性能下降,是夹杂物中对轴承寿命影响最小的一种。

B类:氧化物(FeO、Al 2 O 3 、MnO、SiO 2 等)。氧化物硬而脆,塑性差,呈球状分布,也称脆性夹杂物。轧锻成材时,被压碎沿轧制方向伸长呈点链状。氧化物夹杂,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降低了强度及增大了表面粗糙度值;受反复应力作用时,成为应力集中的策源地,是轴承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C类:硅酸盐(硅酸亚铁、硅酸亚锰等)。硅酸盐夹杂物在显微镜下的光学特征是黑色或深灰色,在暗场下呈透明特征。玻璃质的硅酸盐塑性较好,在高温轧钢过程中球形夹杂物沿纵向变形延伸呈条状分布,具有延展性。硅酸盐夹杂物对轴承寿命的影响仅次于氧化物。因此,减少它的含量、控制尺寸、改变其分布状态是提高钢的纯净度和轴承寿命的重要途径。

D类:球状氧化物类夹杂物。不变形,带角或圆形,形态比小,黑色或带蓝色,多为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复合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铬及它们的复合夹杂物等),无规则分布的颗粒。

DS类:单颗粒球状类夹杂物。DS类夹杂物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大于13μm的单颗粒夹杂物。大尺寸颗粒状夹杂物对钢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表面或皮下的大颗粒夹杂物部位受力后易产生应力集中,往往成为开裂源。

2)碳化物不均匀性。

①碳化物液析。高碳铬轴承钢钢锭凝固时,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宏观元素偏析,一般在最后凝固的区域溶质含量高,形成碳及合金元素富集区,甚至在其晶界附近达到共晶成分,凝固后出现莱氏体(非平衡的离异共晶)。浇注温度越高,锭坯越大,冷却越慢,莱氏体组织就越严重,特别是在3个晶粒的交界处。经轧制后,这种离异共晶碳化物大多呈白亮多角状的破碎小块,且沿轧制方向分布成链状或条状(图1-4和图1-5),称为碳化物液析。液析碳化物与非金属夹杂物一样,被作为夹杂物来考核钢的纯净度。液析碳化物硬而脆,使钢的耐磨性下降。大块状碳化物易产生淬火裂纹,并导致轴承零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方向性,使轴承表面剥落和中心破裂,是疲劳破坏的起因。

碳化物液析经过长时间的高温扩散退火,原则上可以得到改善。原材料的碳化物液析,应根据GB/T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中的液析评级图片对比评定。

②碳化物带状。钢锭在冷却时,由于冷却速度慢造成枝晶偏析,在枝晶间最后凝固的部分富集着碳和铬等溶质元素,凝固后会析聚大量碳化物,进而形成粗大的一次碳化物,锻轧时破碎成小块状聚集状态,并沿变形方向排列成带状,称之为碳化物带状,如图1-6和图1-7所示。

图1-4 链状碳化物液析(100×)

图1-5 条状碳化物液析(100×)

带状碳化物的存在,使钢的化学成分极不均匀(碳化物带上,碳的质量分数可达1.3%~1.4%,铬的质量分数>2%;碳化物带间,碳的质量分数0.6%~0.7%,铬的质量分数<1.0%),直接影响热处理质量和轴承寿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验控制。检验时的取样、评级和验收均按照GB/T18254—2016《高碳铬轴承钢》标准的规定进行。

③碳化物网状。由于钢材停轧、停锻温度过高或退火时过热,并在860~700℃温度范围冷却过慢,使二次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构成网状,称之为碳化物网状,如图1-8所示。

图1-6 碳化物带状(一)(100×)

图1-7 碳化物带状(二)(500×)

碳化物网状,不但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在淬火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组织应力,不仅易产生淬火变形和裂纹,还降低冲击韧性和接触疲劳强度。

碳化物网状的消除可以通过控制终轧或终锻温度,在轧制(终锻)后采用吹风冷却或喷雾冷却,以防止网状析出。在正常锻造后缓冷遗留下来的碳化物网状,网孔比较粗大,一般不影响晶粒内部珠光体的球化,淬回火组织正常。但停锻温度过高,冷却过缓,会形成特别粗大的网状,常规退火后不能消除,必须进行正火处理。粗大的碳化物网状可采用较高的正火温度,如930~950℃加热正火消除,一般细的碳化物网状可以在900~930℃加热正火消除。

退火温度过高,保温时间太长,也可能产生粗大的二次碳化物网状,其晶界碳化物粗大,网状比较肥厚,网孔范围较小,晶内组织球化不良,甚至不球化。

对原材料为退火状态交货的钢材,检查碳化物网状时,按GB/T18254—2016标准中的碳化物网状评级图谱对比评定;对锻造毛坯球化退火后残留的二次碳化物网状,按GB/T 34891—2017《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图片对比评定。

图1-8 碳化物网状

a)淬回火碳化物网状(100×) b)铸造碳化物网状(100×)

3)球化组织。轴承钢主要有热轧、热轧退火、热锻、冷拉(拔)等,不同工艺状态下的材料,其内部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由于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不仅能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和冷压力加工,还能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做组织准备。一般轴承厂用的冷拉(拔)轴承钢在钢厂都经过球化退火,因此热轧退火及冷拉(拔)高碳铬轴承钢的球化退火质量直接影响到轴承零件的内在质量。

在对球化组织进行评定时,应按照GB/T18254—2016标准规定的退火组织图片,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倍或1000倍评级,2~4级为合格组织,1级为欠热组织,5级为过热组织,1级和5级均为不合格组织。评级的原则是“以不允许出现片状珠光体组织”为主。标准中5个级别的图片说明如下:

1级:碳化物颗粒细小,呈点状或细粒状弥散分布,局部有细片状珠光体组织。

2级:细粒状珠光体加少量点状珠光体。

3级:均匀的球状珠光体加极少量点状珠光体。

4级:稍大的均匀分布的球状珠光体。

5级:碳化物颗粒大小不均,颗粒圆度较差,分布不均,局部有明显粗片状珠光体组织。

4)脱、贫碳。钢材表面碳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含量。表面脱、贫碳,将使钢的表面硬度、强度降低,易产生淬火裂纹。脱碳层指纯脱碳层和半脱碳层的总和,其脱碳层深度检验,按相关的轴承钢标准(GB/T18254和GB/T18579)的规定和GB/T224—2019《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进行评定。用冷拉钢制造的滚动体必须将脱、贫碳层去除后,方能投料。

表1-8所列为四大类轴承钢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项目。

表1-8 四大类轴承钢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项目

【讨论和习题】

1.讨论

建议分组讨论,5人左右为一组。各小组查阅资料并准备提纲,在讨论课上分享。

1.1 高档数控机床主轴轴承、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和风电主轴轴承服役工况是什么?分析应分别采用什么轴承钢材料以及该轴承钢材料应具备什么样的性能。

1.2 举例具体分析轴承材料缺陷(如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网状等)如何影响轴承性能。

1.3 异常白色组织剥落是目前轴承失效机理的第三种疲劳机理,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异常白色组织的剥落导致轴承失效的机理并分析预防措施。

2.习题

2.1 试述高碳铬轴承钢的化学成分,并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2 总结轴承钢有哪些材料缺陷。

2.3 总结轴承钢种类以及所制轴承的工作特点。

2.4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对于轴承钢来说,硬和强分别指什么? +awkJ+YFIibcpkmdCDM2K1vZd/yQWYSR+R+evLepMih3EyyXL3MQEgUP5MbWXj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