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治国有一套,历代学者都不否认。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又立汉武帝曾孙、戾太子之孙刘病已为新一任皇帝(即汉宣帝刘询),在此期间有二十七天,汉朝是没有皇帝的。注《资治通鉴》最著名的学者胡三省评论道:“汉朝无君二十七日,天下不摇,霍光处此,诚难能也。”二十七天没有皇帝,居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变乱,霍光能把这件事处理好,难能可贵。除了政务正常运转外,更为关键的是,霍光没有让人觉得他有篡夺帝位的野心,所以大家都很服帖,各干各的,没有人惹是生非。霍光的才能和忠诚在这个非常时期都得到了考验。
但在政治上如此成功的霍光,死后留给子孙的却不是无限荣光,而是门庭破落、宗族夷灭的惨烈下场。霍氏家族这个结局,和霍光在世时的风光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也给后世功臣家族留下深刻的教训。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在于霍光能治国,却不能修身、齐家。霍光齐家的失败,可以从他的夫人说起。
霍光夫人名叫霍显。夫妻俩除了儿子之外,还有几个女儿,其中大女儿有幸做了汉昭帝的丈母娘,算是富贵有靠。霍显尤其宠爱的是小女儿霍成君。汉宣帝刚被立为皇帝的时候,霍成君还待字闺中,霍显很想让她成为汉宣帝的皇后,以长享富贵。
但问题是汉宣帝早年在民间时已经婚配,女家姓许。汉宣帝还在襁褓之中时,发生了巫蛊之祸,他的爷爷戾太子被栽赃陷害,被迫起兵,最终兵败自杀。刘病已也在才几个月大的时候被一起关到监狱里。戾太子子孙这一支,后来就只剩下刘病已一个人。虽经赦免,像庶人一样长养在民间,但作为身负谋逆大罪的戾太子的孙子,刘病已早年在民间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艰辛的,婚配不到好人家的女儿便是艰辛之一。在忠于祖父的老部下的热心张罗下,刘病已最终聘了一位许姓女子为妻。这位女子的父亲早年因为犯法受了腐刑(阉割男子生殖器的刑罚)而在宫中担任杂役。这样一户人家,应该说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但即便是这样的人家,当许太太知道老头把女儿许配给了罪人的后代,也非常生气。好在许家老头不是“妻管严”,老太太反对无效,刘病已算是有老婆了。
等到刘病已做皇帝了,这一下什么都来了,很多人巴不得他没老婆,好把自己家的女儿塞进去。公卿大臣们认为许家女身份太微贱,不适合立为皇后,所以在汉宣帝即位之初仅被封为婕妤,皇后要另选名门闺秀。后来大家一知道霍家有意把小女儿纳入宫中,当然谁也不敢跟他们抢,都想附和霍家,立他们家女儿为皇后。当发未发之际,汉宣帝忽然跟大臣们说:“我贫贱时候佩过一把剑,现在虽然富贵了,但怀念旧物,你们帮我去找找看。”大臣们很纳闷,商量立皇后呢,找贫贱时候的佩剑干吗?有聪明的臣子立刻悟到了,皇帝这是在暗示不忘旧情,皇后人选倾向于贫贱时候和他做夫妻的许氏。明白皇帝的意旨之后,大臣们也很配合,马上建议,请立许氏为皇后。皇后人选就这样确定下来,霍家女儿第一次谋求正宫之位的企划失败。从中可以看出,汉宣帝这个人有很了不起的地方,虽贵为天子而不忘本。古人处理夫妻关系有“三不出”之条,其中一条叫“先贫贱而后富贵者”不出,如果这个老婆曾陪伴着你度过最艰辛、最贫困的日子,等你以后富贵了,就不能休弃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之一,很多人却做不到。汉宣帝能做到这一条,确实难能可贵。
一次不成,霍显不肯罢休,始终想着要找机会让自己的幼女成为皇后,结果为此犯下弥天大错。霍显想,由于许氏的存在,自己女儿失去了成为皇后的机会,那让许氏消失不就可以了吗?为此,霍显制订了一个非常邪恶的计划。
汉宣帝即位两年多之后,许皇后怀孕了,身体状况不太好。有位女医名叫淳于衍,在皇后身边侍奉。这位淳于女大夫和霍家关系好,曾有一次去拜访霍显,目的是为她丈夫求官。她丈夫本来在宫廷里面做门卫,想通过老婆和霍家的关系求个肥差,就让老婆去找霍夫人了。霍显一听说侍奉皇后医药的淳于衍有求而来,心里一个邪恶的计划立刻就出炉了。于是屏退左右,和淳于衍私聊,对淳于衍的称呼也开始亲密起来了,不叫她的名,而称她的字。古时候并非只有男人有名有字,有些女性同样有名有字。古人称字不称名,是表示亲近。淳于衍字少夫,霍显就称她少夫,以示亲近。霍显说:“少夫啊,你有事来告诉我,找我帮忙,那是看得起我。我也有件事想找你帮帮忙,可以吗?”淳于衍一心惦记她丈夫的美差,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霍夫人发话,那还有什么不行的。”
霍显说:“我们家将军(指霍光)最疼爱幼女,很想让她富贵无比,这件事恐怕要托付在少夫你身上。”淳于衍一听这话莫名其妙,堂堂霍大将军之女的富贵要依托在自己一个小医官身上,什么意思?等霍显把接下来的话一说出口,淳于衍吓坏了。霍显接着说:“妇人分娩是九死一生的大事,本身危险性就大,你又恰巧在皇后身边侍奉汤药,如果能借许皇后这次分娩的机会,在汤药里做些手脚,把许皇后给除掉,接下来的皇后必然是我们家女儿。这事如果能办成,也就不是给你丈夫谋个差事的问题,我们两家富贵共享,同休共戚!”
淳于衍说:“皇后身边医官不止我一个,而且给皇后进药,照例要有人先尝,这事恐怕有难度。”霍显又说:“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霍显把自己家老头抬出来,官太太拿当家的当招牌太常见了。和一般的官太太不同的是,霍显张狂到根本不把毒害皇后这样的事放在眼里,觉得只要自己家老头子在,天皇老子也只是条小蚯蚓。所以她才会对淳于衍说,有我们家老头在,你怕什么呀?怕只怕你没这份心来做这事。淳于衍沉思良久,终于答应。大家仔细想想,此时的淳于衍有不答应的余地吗?事实上她根本不可能不答应。这是多么机密的事啊,霍显对她和盘托出,如果她不答应,以霍家的势力,能留着她继续开口说话吗?淳于衍本来只想为自己丈夫谋个美差,没想到竟把自己绕到这么个天大的阴谋里去了。此时已无退路,淳于衍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因为贪婪,贪图一个美差,结果把自己给害了。这样的事生活中也非常多见。
许皇后分娩之后,淳于衍真把一种带有毒性的草药捣碎后带进宫里去了,并把它掺杂在药丸里给许皇后吃下了。许皇后服药之后感觉到头很疼,马上就怀疑药里有毒。淳于衍在边上抵赖,说药没问题,没有毒。许皇后烦躁、愤懑的感觉不断加强,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许皇后去世之后,淳于衍还出宫去了霍家一趟,和霍显见面后也没多说什么,相互寒暄一番,双方心知肚明。霍显也不敢在这当口重谢淳于衍,怕被人看出破绽。
但这么大的事怎么瞒得住啊,有人举报说侍奉皇后医药的这些人有问题。皇后临终前不是已经怀疑药里有毒了吗?有这样的举报当然正常,所以所有侍奉皇后医药的人全被逮起来审讯,淳于衍当然难脱干系。知道淳于衍被收系之后,霍显开始慌了,万一淳于衍在监狱里扛不住审讯,都招供了可怎么办?于是这才把整件事情告诉霍光,要霍光想办法庇护淳于衍,不能真让她吃官司,否则霍家也跟着完蛋。霍光闻言大惊,要不怎么说他治家严重失败呢,老婆仗着他的权势铸下弥天大错,他竟然到这时候才知道!该怎么办?霍光一开始想自我检举,却始终犹豫下不了决心,这么干虽然符合道义,但霍家肯定要遭殃。直到下面负责办案的把公文送到他办公桌上来了,向他请示这件事该怎么办理,霍光最终才作出一个决定。这时候的霍光,平时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和魄力都不见了,作出了和普通人一样自私的抉择,大笔一挥,在公文上批示说,其他的人都要好好审问,淳于衍这个人可以放过,不必审了。因为霍光是首辅大臣,重大事件在到皇帝那儿之前,都要先向他汇报,向他请示。霍光就利用这个权力把淳于衍给放过了,也把霍夫人主谋毒死皇后的事给掩盖起来了。又过了不久,汉宣帝迎纳新皇后,这位新皇后就是霍光的小女儿。这次霍夫人如愿以偿了,小女儿终于当上皇后了。但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吗?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毒害皇后这么大的事岂能这么轻易地瞒天过海?霍夫人还沉浸在女儿成为新皇后的喜悦中时,霍家灭门之祸的恶因已经种下。
霍家女儿成为皇后之后,生活作风上和许皇后形成强烈对比。许皇后出身贫苦,所以做了皇后之后依然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霍小姐可不同,什么排场没见过?她一入主后宫,坐的车子开始讲究起来了,身边的侍从开始多起来了,平时用来赏赐身边人的钱和物动辄以千万计。否则怎么体现霍大小姐出手阔绰呢?总之,从她进宫后,后宫的开销一下子就成倍地往上翻。汉宣帝也够倒霉的,原配爱妻莫名其妙地死了,换回来一个败家女。汉宣帝对这位霍小姐什么态度,不太清楚。但从史书用这样的角度来记载霍小姐的生活作风来看,至少舆论对于这位新皇后没有太多好评。
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霍氏一家仗着霍光的势力如此骄横不法,难道霍光真能永远对霍家这样庇护下去吗?霍氏幼女成为皇后之后的第三年,霍光去世了。这当然是震动朝野的大事,霍光的去世意味着权力格局很有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稍有政治敏锐性的人应该都能察觉到这一点。对于霍家人而言,“庇护神”不在了,这些人总该收敛点儿了吧?不,这一家老小反而更加骄纵不法。他们平时无法无天惯了,观念中毫无忧患意识,管你天崩地裂,依然我行我素。
霍光去世次年,汉宣帝立太子,立的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他在做皇帝之前,和许皇后做贫贱夫妻时生养的儿子刘奭。霍显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大怒,不仅气得吃不下饭,甚至于气到吐血,说道:“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为王邪!”她认为刘奭不应该被立为太子,因为他是汉宣帝在民间时候生的孩子,这个反对理由很奇怪。其实真正的关键问题在后半句,许皇后的儿子把太子的坑给占了,那以后她自己的女儿霍皇后生了儿子怎么办?岂不是做不成太子了?为解决这个问题,霍显又想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她居然教唆霍皇后设法毒死太子。坏事做多了,也会越做越顺手,越做胆儿越大。上次毒杀许皇后,暂时侥幸没被查出来,把霍显的胆子养肥了,居然想故技重施,再对太子下毒手。所以大家记住,首先,千万别去干坏事;其次,干了坏事暂时没被发现,不是福,而是更大的祸!它会让你误以为干了坏事可以逃避惩罚,而去积累更多的罪恶,最终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霍皇后也是年轻没主见,听了母亲的馊主意,时不时叫太子过去吃东西,就想抓住机会往食物里面投毒。但说来奇怪,似乎太子这边的人早有戒备之心,每次皇后召太子赐食,负责照顾太子的保姆都会跟着一起去,而且在太子进食之前都要抢上去先尝一下。由此之故,霍皇后的毒就投不进去,太子也就得到了保全。这件事很值得品味,太子这边的人为什么这么早对霍皇后就有警惕心理?他们是否已经察觉到了霍氏的不善?真相虽然不得而知,但从他们的行为来看的确够谨慎的,从霍皇后第一次赐食开始就严防死守。另一方面,霍氏一次不成功而接二连三地找太子来赐食,是否会反过来增加太子这边的疑心呢?当然也很有可能。赐食一两次还算正常,没事老找太子来吃东西,就有点儿不正常。这个过程中暗含的双方矛盾虽然没有公开爆发出来,但这很可能会成为霍家倒台后算总账的一个重要关节。
霍光治家没有规矩法度。在他去世之后,霍家的不良门风更为明显地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奢侈,二是无礼。霍氏最终夷灭和这两项不良之风紧密相连。
先说奢侈。夫人霍显制作高档次的马车,用黄金涂饰车厢,其他装饰上也是极尽奢侈之能事。看来有钱有地位之后就要添置豪车,古人今人如出一辙,但因奢侈败家也是古今一辙。和今天一般“土豪”不同的是,霍显把自己的府第造得很大,规模应该不比后代的大型园林小。所以她那以黄金等奢侈品装饰的马车根本不用拉到外面去,坐着这车在自己家里玩玩就足够了。因为是在自己家里玩,霍显也就不用马拉车了,而是让侍女用五色丝做挽绳,拉着车子载着她在宅第里游玩。自己极尽奢侈,不拿侍女当人看。除此之外,霍显还给死去的霍光戴绿帽子,和霍光生前一个信任的家奴私通。当时的霍家,霍显是家里的长辈,家长这个样子,下面的子侄辈当然上行下效,更是奢靡得不得了。
穷奢极欲之心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无礼,霍家子弟的无礼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试举一例。霍光有个侄孙叫霍云,是霍光之兄霍去病的孙子。霍去病去世得早,子孙都依附霍光。这位霍大少爷,经常在该朝见皇帝的时候假称生病不去,事实上是和宾客们一起去打猎了,然后派个家奴替自己去朝廷“签到”。敢这么糊弄、敷衍皇帝,把朝章制度都不放在眼里,无礼放肆至极。
主人的作风影响到仆人,霍家的仆人也学主人的样儿,平日在外极为嚣张。有一次霍家的奴仆和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奴仆争道,霍家这个奴仆很不爽,觉得除了主人从来没有人敢得罪他,御史大夫的家奴居然也敢来跟霍家人抢道!于是这个霍家奴仆冲到御史大夫府邸,想一脚把御史大夫所住地方的大门给踹开。御史大夫亲自给霍家奴仆叩头赔不是,霍家奴仆才扬长而去。汉朝官制,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古人讥讽官场有“宰相门房七品官”之说,而霍家奴仆居然嚣张到根本不把副丞相放在眼里,坦然接受副丞相的叩头赔礼,倚仗的当然是主人的权势。
古人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步步递进。事实上修身不比齐家简单,齐家也不比治国简单。霍光和霍家就是极好的例子。霍光治国的能耐无须再赘语,但他生前治家不严,其身后的霍家在奢侈无礼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矛盾的聚焦点。有位徐生看到霍家如此骄纵无礼,说了这样一段话:“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则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这番话讲得很厉害,第一句就斩钉截铁地作了个判断:霍氏家族必然覆亡。为什么呢?诚如大家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朴实一般都和踏实、沉稳联系在一起,而奢侈总是和浮躁、不逊相捆绑。我们之前所举霍氏门风中无礼的特点,其实就是因奢侈而不逊的典型。这种不逊必然会体现在对上位者的不恭敬。家奴居然敢大闹御史大夫府邸,霍云居然敢让奴仆代替自己入朝“签到”,这都是对上位者不恭敬的典型事例。当时霍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他们之上最主要的当然是皇帝,徐生所言“侮上”,主要也是指他们对皇帝不恭敬。在当时社会,对皇帝不恭敬当然是大逆不道。这样的霍家,看上去很强大,其实却有很多潜在威胁。首先,很多人都觊觎霍家的地位,除了皇家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想取代霍家成为第一家族,所以盯着他们找碴儿的人势必不少。这就是徐生所说的“在人之右,众必害之”,很多时候地位高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其次,这样一种情况下,霍家不砥砺自修减少祸灾,反而更加奢侈不逊,对皇帝不恭,不是正好给那些试图取代他们的人以机会吗?如果这些人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上下齐心,两面受敌的霍家处境就十分危险了。所以徐生认为,霍家岌岌可危。至于霍家覆亡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下文再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