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很庆幸能够以本书为媒介,与徘徊在人生重要抉择边上的你相遇。

对于一些畏惧婚育的年轻人来说,看到与生育话题有关的书,可能会下意识地想要回避。但生育是人生中很难逃避的话题,我相信,能够翻开这本书的你,一定拥有面对生育的勇气。

2019年夏天,我忽然收到一条来访者的消息。在消息中她向我告别,说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力气了,还附了一张自己站在桥上的照片。当时,这位来访者已经咨询了半年多的时间,我非常担心她的状态。收到消息后,我联系不上她,于是立刻报警,并联系了她的紧急联系人。在确定她状态稳定之后,我们重新约定了咨询时间。

这位来访者觉得,自己的老公是“甩手掌柜”,家里大事小事都需要她操心。她很担心要孩子之后自己会陷入更加缺乏支持的操劳之中,会因为婆媳关系的问题被老公责怪,会因为身材走样被老公嫌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于是否要孩子的事情非常焦虑,她会花费很多时间了解其他家庭生育之后的状态,会和有孩子的女性聊生育之后她们的身体和生活发生的变化,她疯狂阅读有关生育的书——为了了解成为母亲会面临哪些困难。虽然很担心要孩子之后的生活,但眼看生育的最佳年龄即将过去,她又非常担心年龄大了对生育不利,因此她非常纠结。

直到她查出自己患有妇科疾病,必须做手术,而且很有可能会留下不孕不育的后遗症时,她几乎要选择极端的行为。好在当时她向几位在意她的人告别,因此被及时救下。

其实不只是这位来访者,近些年,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频繁聊到有关生育的困扰,其中我最常听到的劝别人生育的话就是:“如果你想要孩子的话就尽早,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

虽然这句劝告是充满善意的经验之谈,但很难真正缓解他人内心的焦虑。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来访者,在是否要孩子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她对亲密关系强烈的不安全感;在她的极端行为背后,是被生育能力捆缚住的僵化的自我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生育,很可能她将面对更多的问题和痛苦。她面对的真正问题其实是如何不被他人左右,坚定地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以及找到生育之外的价值感。

在那件事之后,我对这类问题非常关注,并且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对生育的担忧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强烈。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初育年龄从2000年的25岁上升到2020年的27.9岁。 2022年的数据显示,部分一线城市(如上海)的平均初育年龄甚至超过30岁。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关于生育的意义和意愿的讨论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放眼身边的朋友和来访者,有的为了反抗父母而不要孩子;有的因为原生家庭创伤不愿与异性接触;有的虽然并不想生育,但考虑到工作和人生发展阶段,掐着时间要孩子;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而要孩子;有的没有顶住长辈“催生”的压力而要孩子;还有的因为对婚姻感到失望而要孩子,想借此改善关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畏惧或不愿要孩子,甚至不愿走入婚姻?又为什么这样那样不可思议的原因都可能成为要孩子或不要孩子的理由?人们在适合生育的年龄阶段究竟在经历怎样的困扰?

《我是特优声·剧团季》中有一期原创剧目《长发公主的冒险》。这部广播剧讲述了主人公一直受身边人影响,像一个“傀儡”一样被迫前行,最终为找回自我而发出内心的呐喊的故事。其中有段台词说出了许多当代年轻人的心声:“为什么没有人可以理解,现在的我只想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为什么我一定要外向合群、面面俱到?为什么我一定要逼自己证明我没事、我很好、我没问题?”相关的片段在网络上传播和热议,体现了人们对自身情绪被理解、被尊重的渴望。

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心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被忽视、被否定、被压抑,在持续多年的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下,在有着诸多问题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下,能够应对好眼前的生活已属不易。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是默默压抑了无数负面情绪和痛苦感受才支撑起来的。

许多被压抑的沉重感受在面对婚育问题时被迫重新翻开、重新面对,于是与婚育相关的抉择就成了人们长久以来积压的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口号和父母“催婚”“催生”的要求在相互拉扯,年轻人渴望的真的是不婚不育吗?年轻人关于不婚不育的表达很可能和广播剧中的呐喊一样,是渴望自己的恐惧和担忧被看见、被尊重、被理解,是期待自己被挤占和压抑的内心能够被归还、被救赎。

过分忧虑要不要生育这件事本身,可能会让人忽略忧虑背后的内心感受。与其逼迫自己做出决定,不如先理解、尊重自己内心一直以来被忽视了的真实感受,先温柔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以更好的状态生活,就能够有更多精力和能量应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有更充分的空间去面对关于生育的种种可能性。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要孩子这件事亦是如此,它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山丘。虽然翻越它会有新的风景,但是翻越过程会很艰辛。如果你在当下的道路上走着,双脚已经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那么你很可能不愿意翻越前方的山丘,甚至会产生强烈的畏惧和恐慌。如果硬着头皮勉强自己走上更陡的山路,就不得不面对更加难以承受的疼痛。此时,你最应该做的是先正视自己的状态,觉察痛苦的根源,试着做出调整,让内心感觉更好一些。倒出鞋里的沙子,处理并养好伤口,换上更合适、更舒服的鞋……总之,找到一种更舒适、更有力量的姿势和心态,面对往后的道路。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三章从心理层面寻找和分析人们面对生育时感到焦虑的原因;第四章到第八章力图从不同视角为读者提供缓解焦虑的具体思路,帮读者在面对自身和人际关系时找到更舒适的心态;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从性的心理意义和自我关怀等角度着手,帮助打算生育的人更清晰地分辨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正在经历或者可能会经历生育困扰的人弄清楚自己担心的究竟是什么,思索焦虑背后更深层的原因,直面核心问题,进而缓解焦虑。

同时,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帮助读者梳理困住自己的种种思想或关系上的枷锁,尝试自我松绑,释放生命潜力,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ru0GQ6hsGIeuTX/fnD1YEuigeHmIj1SRRNt8vQNzTNwI3YMYxp9rQDrtPFocm9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