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孔子作为万世之师,他到底教给了我们什么?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倡导教育平等的人,古代只有贵族可以享受教育,而孔子率先把教育的机会向平民开放了。一般我们都会说,孔子是“述而不作”的,但是也有人说孔子其实是“以述为作”。其实孔子的做法包含了这两层意思,所谓“述而不作”,指的是孔子全盘继承了周公的礼制,不像墨家、道家对周朝社会制度有诸多的质疑。而“以述为作”就是指孔子并非对周朝礼乐制度一成不变地全盘接受,而是秉着关怀人性本质,也就是“仁”的前提,对旧礼制进行“创造性继承”。

所以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孔子在《论语·为政》中会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殷商是承袭夏朝而来,商朝所实行的治天下之礼,有继承也有代替,这是我们知道的;而周朝又是承袭商朝而来,周朝所实行的治天下之礼,有继承也有代替,这也是我们知道的。那么,后世看今天,就跟我们今天看往昔一样,后世将继承周朝之礼,这种沿袭哪怕过了一百代,依然可以推测出来。

孔子为什么这么自信,他可以预知几千年之后的事情呢?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就是增减、兴革的意思。我们有没有发现,历朝历代,各个国家的制度,在治国原则、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国家制度的作用,为民众增益人生福祉这个原则是不变的,而人性也是不变的。所以关于人的最基本和最普遍问题的知识,永远也不会过时。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也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所在。孔子开发出来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得我们中华文化一直是一个强调和谐、包容,能与时俱进的文化。其实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为什么几千年来,虽然战乱频繁、朝代不断更迭,中华文化的脉络却一直没有断裂,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一直都是同一个文化体在生生不息地创新性继承,而不是用一个文化体来取代另一个文化体,这是中国文化的独创,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而这一切,孔子是有大功劳的。 drWoafdEJGYKmvZAr9J2/3EioGOzUCTrdK5i538HV/fgJmRV0IWeKw86LpeSVe0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