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周朝的宗室,但是后来他的家族逐渐衰落了,由宗室到公卿,由公卿到大夫,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在一次政斗中被杀害,于是,孔子的家族彻底失去了公卿之位。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有名的大力士,《孔子家语》里记载:叔梁纥先后娶过三位妻子,第一位妻子给他生了九个女儿;第二位妻子虽然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的脚有残疾;孔子的母亲颜氏就是叔梁纥的第三位妻子。而这位妻子还比较特殊,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司马迁这句话里透露出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孔子的父母是“野合”生下的孔子,说明颜氏并非明媒正娶。二是孔子名字的由来,叔梁纥遇见颜氏之后,就在尼山祈祷,这次一定要生个儿子,果然颜氏后来生下了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就是排行老二,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跛脚的哥哥,尼就是尼山。
小时候的孔子是个可怜的孩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由于他父母的结合不符合当时的礼仪规范,所以孔子从小也不被周围的人接受。
十九岁的时候,孔子自己也结婚了,二十岁的时候孔子才入仕,做过一些官职不高的小官,比如“乘田”(管牛羊),“委吏”(会计)等。大概三十岁之后,孔子就退出仕途改为授徒讲学了。五十多岁时,孔子再次出山,从一个小县邑干起,一年不到就成了大司寇,在促成鲁定公和齐景公的夹谷之会后,孔子还成了鲁国的国相,这是孔子在政治上的高光时刻。之后,孔子因“弱私家、强公室”推行不畅而受到排挤,无奈辞官,带着弟子们开始周游列国。六十八岁的时候,他游了一圈又回到鲁国,写下传世巨著《春秋》。五年后,孔子走完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这就是孔子大致的生平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