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孟子的“仁政”到底是什么呢?

孔子由他的仁爱思想很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提倡德治,认为君主应以德治国,关爱百姓。孟子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认为君主不仅要关爱百姓,还要实行一系列仁政措施,比如减轻赋税、注重农业、兴办教育等,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所以,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在孟子看来,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应该是治理国家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所以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孟子的这一主张,跟当时多数统治者“君主利益至上”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孟子认为仁政必须建立在统一天下的基础上,因此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意思就是效法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当时正是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交战频繁,而孟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灾难、祸害都来自争夺,而争夺的根源就在于君王不讲究仁义。因此,他强调“仁者爱人”,就是真正有仁义、仁慈的人首先要学会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子民。

孟子还把仁政的核心思想引申到个体上,认为仁、义、礼、智这四者当中,仁和义是最重要的。而仁和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又是处理父子、兄弟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道德规范是人的天赋,我们生来品性当中就有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因此人应该加强内在修养,努力使自己的品德修养得到提高。 eoUbXGyMiFak70QL7MNX1YR878BdAf+noDHpBatOhtjPjUfzJjUoVRHSFMShMqy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