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出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公元前372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代表,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孟子则被称为“亚圣”。
孟子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方便缅怀父亲,孟母就把家搬到了孟子父亲的墓地附近。小孟子每天就和邻居家的小孩们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了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觉得这居住氛围太不适合孩子成长了,于是她带着孟子搬了家。
母子俩搬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附近,生活非常便利,但孟子又学着人家小商贩一边吆喝,一边贩卖货物。孟母对此十分担忧,集市鱼龙混杂,还不如住在墓地附近呢。于是她带着孟子再次搬了家,住到了学宫附近,这一次,孟子开始跟着学堂里的先生学习礼节和诵读。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然而,除了三迁之外,孟母还有一个教子有方的故事,那就是“孟母断织”。在《列女传》中记载,孟子入学堂读书之后,非常贪玩,有一次他甚至逃学回家,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孟母看到这一幕,十分恼火,她回家抄起一把剪刀,直接把自己刚织好的布,咔嚓一下剪成两段。孟子从来没见过母亲发如此大火,顿时有点害怕,就问她:“母亲为什么如此生气?”孟母转过身,眼神坚定地看着孟子,说:“你看,这布原本可以成为一匹美丽的布匹,但因为我剪断了它,它就永远无法完成了。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现在放弃了,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以后可能就不免于做辛苦的劳役,而且很可能会有祸患。”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
孟子被母亲的话深深触动,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律,坚持学习。其实孟子小时候,跟很多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顽皮,爱模仿,不爱学习,但是孟母在对孟子教育上的远见,不仅塑造了孟子的性格,也为他日后成为儒家大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