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越次入对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推动这场极其深刻的全方位变革的主要人物是宋神宗赵顼和王安石,而神宗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没有神宗坚定的决心和坚决的支持,变法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没有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社会责任心、极高的政治智慧与管理才能,也是绝不可能的。君臣二人都是这场伟大社会变革的主角,我们的故事便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写起。

熙宁元年(1068年)的春天,北宋王朝正处在充满机遇与挑战之际,第六位皇帝赵顼即位已一年多。这是一位勤奋好学、勤政爱民、具有开创精神的年轻皇帝。在两宋的18位皇帝中,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是创业之君,另当别论,而在继位传承的皇帝中,神宗是最有作为的。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周岁,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

赵顼于庆历八年(1048年)出生,初名仲铖,16岁便随着父母入居庆宁宫,封淮阳郡王,改名顼。当时他已经是赵宋王朝的隔代储君了。治平元年(1064年),赵顼封颍王,虽未正式被立为皇太子,但从地位和身份来看都是皇太子的唯一人选,英宗皇帝也一直把他作为皇太子培养。

赵顼天生相貌非凡,聪明伶俐,酷爱读书,有时一边吃饭一边思考问题。他虽贵为皇子,却颇有礼貌,天性孝悌,对于僚属和老师都彬彬有礼,听讲的时候,正襟危坐,严谨恭敬。从他被封为淮阳郡王开始,一直到进封为颍王,韩维一直在他身边,职务是记室参军,也担任对他进行教育和指导的职责。韩维父亲韩亿在真宗朝便是大臣,仁宗朝当过参知政事,是一代名臣。哥哥韩绛和王安石、王珪是同榜进士,排位在王安石前,也是当朝名人,他的弟弟韩缜亦进士及第,大名鼎鼎。而他本人学识名望甚高,为人稳重识大体,赵顼特别信任他,事事都向他请教,而他也悉心指导。韩维是1017年生人,比赵顼大31岁,真的就是两代人,这师生二人感情深厚,相互信任。

经过学习,赵顼知道了先祖们当年曾有过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但在多次与契丹的战争中都失败了。最后的结果是不但未能收复失地,反而因为战败后的城下之盟,每年还要向契丹进贡,乖乖地给敌国送去白花花的银子和上等的绢帛。这让他感到郁闷,便咬牙发狠要改变这种局面。富国强兵的念头在少年时期就深深扎根在这位年轻皇帝的心里。

他即位后,咨询众多老臣,综合各方意见,思考着这些问题。他在当太子时便知道王安石的名字,当年王安石所上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轰动朝野的情况他有所耳闻,后来便熟读这封长长的奏疏,从其中体会到王安石的苦心。但是他知道父亲在位时几次要重用王安石都被拒绝,他担心自己一旦下诏,王安石再封还诏书。于是他征求老师韩维的意见,韩维的哥哥韩绛与王安石是同榜进士,兄弟二人与王安石关系都很亲密,非常了解王安石。韩维断言,王安石是位想干大事且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如果陛下要重用,他一定会应允的。于是神宗下诏任命王安石出任江宁府知府,王安石接到诏书便欣然赴任。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咨询,神宗皇帝对其他大臣如富弼、韩琦、司马光等可堪大任者都有些失望,对王安石的期待也就更加迫切。于是又一道圣旨,将王安石调任到朝廷,直接进入京师担任翰林学士。但翰林学士还没有单独觐见皇帝的资格,于是,神宗所下的诏书是“召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所谓的“越次”,就是越级越等的意思。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南宋大史学家李焘所编写的最为详细的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偏偏缺少神宗熙宁元年和二年的材料,这就使我们难以更详细地了解这对君臣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幸亏《续资治通鉴》中有一些记录,保存了神宗和王安石初次见面时对话的一些内容。

这一天是四月乙巳日(初四),风清日朗,宫廷院内花圃中的芍药花正在开放,花朵娇艳欲滴,仿佛一个个盛装打扮的美人在微笑着欢迎王安石的到来。

王安石心情愉快,他急切盼望见到这位朝野赞美的年轻皇帝。王安石知道,要想干成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必须遇到明主。姜子牙和诸葛亮之所以成就千秋伟业,关键是遇到了明主。人生短暂,自己已接近知天命之年,现在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都很丰富,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是否能够遇到如周文王或刘备那样的明君呢?一会儿就可以感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心跳加快,他知道今天的见面将是自己人生的关键点。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他随来传唤的内侍走过一道道庄严的宫门,来到后庭的一个内殿。

行过君臣大礼,相互问候之后,谈话很快转入正题。这时,王安石才仔细观察这位久仰大名的年轻皇帝。只见神宗相貌不凡,气宇轩昂。

神宗问道:“目前财政枯竭,国势衰微,边境不宁。朕要发愤图强,改变这种形势,使天下太平繁荣,当以何为先?卿要直言。”

王安石恭恭敬敬地抱拳回答道:“当以择术为先。”

“何为择术?”

“即选择适于国情的制度和法规。”

“依卿所见,唐太宗如何?”

“陛下当效法尧舜,何必以唐太宗为榜样呢?尧舜之道,至为简要而不烦琐,至为精当而不迂腐,至为简易而不繁难。只是末世的学者,不能真正理解体悟尧舜之道的内容,就以为高不可攀。如果努力,尧舜之世也是可以达到的。”王安石非常自信地说。

神宗微微皱了一下眉,若有所思地说:“王爱卿,你对朕的要求太高了。你说要以择术为先,可祖宗所制定的法规制度已经很全面了,还需要怎样改变呢?请王爱卿直言无妨。”

说完,神宗仔细地打量着王安石。只见王安石中等偏高的身材,四方形的脸庞,浓眉大眼,三绺不长的胡须分外疏朗,额头上均匀地横着几道不太深的皱纹,两个眼角的鱼尾纹很是清晰,面容刚毅,总是自然流露出一种深思的表情。

王安石略微思索一下,慢慢答道:“祖宗制度法规虽全,可多年来朝廷政令松弛,文武百官多是苟且偷生之人,诚如方才陛下所言,现在的情况是财政枯竭,边境多事,百姓困苦,军队软弱。故各种制度法规虽有,却形同虚设。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一步一步来,要以理财生财,富国强兵为先。”

“理财生财,富国强兵?”神宗不由自主地重复了一遍。显然,神宗对这八个字非常感兴趣。这正是神宗内心期望的目标,如果真正能富国强兵,那么一切主动权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不必卑躬屈膝地向契丹、西夏求和示好了。

“是的。必须要理财生财,富国强兵,这样才可以天下太平。”王安石坚定地一字一句地回答。

“可是,朕咨询过许多老臣,都反复告诫朕要遵守祖宗法度,万万不可随意改动,朕也一直在思考,祖宗的成法岂可轻易改变?老臣又说,祖宗守此法,而百年没有大事。朕感觉也有一定道理。这种情况,到底是为什么?请爱卿教我。”

神宗提出的疑问实际上是几位大臣在规劝神宗千万不要改弦更张时最常说也是最有力的理由。这也是他游移不定的重要原因,于是便把这道难题交给王安石,请王安石给予解答。如果说制度法规不合适,为何百年无事?这确实是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听罢此话,王安石又皱了皱眉,思索一会回答道:“陛下所问,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这里既有制度法规的问题,也有人才任用的问题,还有天意。非臣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请允许臣回去深思熟虑后写成奏章呈交御览。”

“可以。爱卿要翔实奏来。”

“臣遵旨。”

神宗和王安石对视一会儿,二人的眼神中都有很深的期许,神宗道:“爱卿,朕想要尽快使国家富裕起来,振作起来,让朕的子民都过上安乐祥和的生活,让我们大宋强大起来。希望爱卿倾心助朕。”

王安石也深情地说道:“陛下有如此雄心,是朝廷之福,是我大宋百姓之福。臣当倾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现在积弊太多,需要时间一步一步进行。而且只要制度法规一有变动,就必然要触及一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必将遭遇一些人的反对和阻挠,陛下要有思想准备,要下大的决心。”

“爱卿放心,为天下百姓计,为大宋江山计,朕决心改革变法。爱卿回去先把百年无事的缘由陈述一下,朕心中有数,也好应对宫中朝中的一些质问。”

神宗和王安石谈了一个多时辰,从古谈到今,主要议题还是如何解决目前的积弱积贫、国家财政年年入不敷出,以及经常受到契丹和西夏欺凌的问题。总之,内政外交都很棘手。王安石安慰神宗皇帝,不要着急,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先解决内政问题,就是要理顺各种关系,先把财政情况改善,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打仗打的是实力也是钱,故第一件事是理财。神宗点头称是。

这时,太阳偏西,王安石告辞出来。 OMpJOSYoXBtwpMuv7UeMMZhwX6QWWayxLngixjOf3vlau2xy4JxMJur7PxgCb7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