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挑塘泥拿工分(1964—1965年)

1964 年暑假以后,我正式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正式拿工分。实行的是记账式工分,日积月累,年汇总成一年的总工分,到了年终时生产队把全年总收入减去开支和提留的(备用),剩余的钱与工分挂钩,进行按劳分配。将工分转化为钱,这就是一年劳动的报酬,一年的收入。而国家的工作人员,是每月领工资,直接拿钱。我们都是通过劳动而获得报酬,拿钱过生活。

我们村子门前有口大水塘,家家户户每天用的水从下水暗道流入水塘中,牛栏、猪圈的粪水流入水塘中,村子地面上和周围浮土通过雨水也流入水塘中,很多年没有处理塘中的污泥。村子里的人都发现,水塘中的塘泥慢慢从塘中升起。生产队长决定安排人解决这个问题,先把污水排掉。

1965 年元月正式开工用泵抽排污水。水塘的西角上边有个入水口,水是从西北边大渠沟灌溉粮田的水进入塘中的,水塘西南角还有个排水口,这样进出有循环水,村子门前水塘的水自然不会发臭。水塘中每年放养了家鱼,每年过大年生产队长不管能打捞多少鱼,都得打捞鱼,多少给社员分点。这次干塘,各种大小鱼都被捞起,分给社员过大年。

塘中污泥是很好的有机肥,麦苗正孕育着,还没有发棵拔节。趁这个机会给正在生长的小麦上一次肥,小麦田里不能有渍水,每块田横直都得拉开 15~30 厘米深的大沟,以便排水。有了大沟,还得分成一厢一厢的便于管理。每厢宽三米左右,厢长是随田有多长就是多长。

施肥挑塘泥的事,生产队长自然会安排妇女来干,一个妇女全劳力,用箢箕挑塘泥,从厢头顺着、倒退着倒塘泥。每挑一担倒在麦田厢中,间隔一米左右倒一担塘泥。再回转头,到塘里挑塘泥时,两头箢箕要撒上草木粉,防止塘泥沾到箢箕上。从塘中挑起塘泥来回一次,需走 500 米路。大概半天时间,一个全劳力挑二十多担塘泥,可以“肥”两厢麦田。尽管采取了措施,在箢箕上撒草木灰粉,还是越挑箢箕越重,上面粘了不少塘泥。虽说是拎着空箢箕返回,但好像还挑了塘泥似的。

别说挑多少天,半天时间我就累得不行,比做自家事累多了。做自己的事自己掌握休息时间,做生产队的事不一样,人跟着人走,不想走促使你走,倒了多少厢、挑了多少担、堆头大小,决定挑多少量,通俗说得好,癞痢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想偷懒偷不了,不需要张三李四说你强还是弱。等到回头再看,我自己挑到一厢塘泥堆头大小时,好像在麦苗中隐隐看到,倒出的塘泥堆头太小,塘泥立不起来,我力气不大,挑的也不多,比起全劳力挑的堆头、担数,我就差远了。我心里暗暗地想,那时生产队长特地到我家跟父亲说,孩子还小,力气不稳,每天定六分。这次在事实面前,我真的服气了。

妇女们在塘中和正路边用竹条做的跳板搭成两条行走的单人路,一条能走进去挑塘泥,另一条是挑塘泥时走出来的路,满担子重,于是软泥的行走路都是歪歪倒倒的。从塘边慢慢往塘中挖塘泥,进展快到塘中时,我认为更艰难,脚上都是沾的泥,一走一滑,还要挑着担子走跳板路。考验人的时候到了,大人们好像很轻松的样子,有说有笑地干,可我肩痛,整个肩红紫红紫的,掌握不了平衡,哎呀一声,滚到塘泥中。她们哈哈大笑,我很不好意思。

我连挑了五个半天,出现这种滚泥的事后,妇女队长(是生产队里的副队长)看我实在吃不消,叫我不挑了,换一换,由“挑”改为“上”塘泥。别人挑着(空)箢箕来,我要用铁锹一锹一锹,撮到箢箕里,力大的妇女多上点,瘦弱、力气小的少上点,要看人做事,因人而异。不然大人不高兴,说你办事没有眼色,还说这孩子有点傻。拿铁锹把撮塘泥,一会儿多撮,一会儿少撮,人没来放下,来了人又拿起,就这样铁锹在手中不停转动,一天过去了,第二天手上起泡,也是不轻松。

在之前种白芋时,开荒挖地手上起泡变成趼,这次在趼的旁边起了泡,泡趼泡 。挑塘泥吧,肩上痛;上塘泥吧,手起泡,手又痛。这叫“条条蛇咬人”,别人都是这样做,我就怎么没听到她们有点怨言,反而妇女们凑到一起,总是有说有笑,在这种欢笑中进行劳动,干活就算有点累,也被笑声驱赶了,这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乐趣。我确实感到身体有点不适,但有点怪,吃饱睡一夜,早上起来好多了,不那么疲劳,精神又起来了。有人说手上起泡怎么办?她们说泡变成趼就没事,下次不会再起泡。听她们这样说,我半信半疑,她们不知道我手上已经有趼,这次是趼子旁边又起泡。我不好再说下去,是我握铁锹把的方法不对,还是要多锻炼才能行。有个成语叫百炼成钢,这劳动仅仅是刚开始。

塘泥在一群妇女们的努力下挖空了,挑完了。前面倒的塘泥在麦田中,水分被麦地吸收得比较干时,妇女们需要换劳动工具,一厢麦田两个人并排前进,用铁铲切开塘泥,把一坨塘泥散放在小麦空间,让小麦充分吸收所需要的营养。

大年已过,施塘泥后,麦子长得绿油油的。天气转暖,特别是温度升上来以后,逐渐看到小麦长势喜人。四月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麦出穗整齐。五月底麦穗成熟,胀得像要跳出似的。小麦施肥恰到好处,小麦大丰收,社员辛苦劳动,盼的就是这个结果,个个高兴笑着合不了嘴。村子门前水塘水清澈了,塘周围进行清理维修,村子塘正面是南边,生产队长按照社员提出的要求,栽了一排整齐的槐花树,都说槐树开淡紫花,花期长,花是一串串的,好看。村子门前,面貌焕然一新。 2f82GSvj4oXpO503/ZABRU514Yy4wptVsFPWEiYCnFtJLpAIRYYVQWE2OKehz7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