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人无我”的具体修法

(一)人我的概念

世俗人简单地认为,“人”是由精神和肉体构成的。佛教又把肉体和精神分成“五蕴”。所谓“蕴”,就是集合、堆积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精神和肉体又可分成五个种族,这五种不同的成分叫做“五蕴”。所谓“人我”,是指对五蕴或者精神与肉体的一种先天性的“我执”。“我”是谁呢?我们会指着自己的身体说:“这是我。”比如,头疼的时候会说“我疼”,脚疼的时候也说“我疼”,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感觉疼痛,我们都会说“我的头(或脚等)疼”或说“我疼”,其中都有一个“我”字。我们不仅嘴上讲了“我”字,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心里这样想,嘴里才这样说。

那么,“人我”的范围是什么?“人我”的范围就是精神和肉体。我们从来不把外物认作“我”,从来不把房子、汽车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当作“我”,只认为此精神和肉体是“我”。有些人认为,死亡的时候会放弃这个身体,所以身体不是“我”,但精神会永远延续下去,所以精神是“我”。

(二)观察人我的推理方法

该如何观察“人我”呢?我们依据的,是龙树菩萨的《中论》和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龙树菩萨通过五种逻辑,来抉择以上观点是错误的。月称菩萨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另外两种推理方法,总共有七种推理方法。这七种推理的方法,在中观里叫做“七相木车因”。之所以称作“木车”,是因为古代只有牛马拉的木车,没有现代的汽车、火车。为何以木车作比喻呢?因为它的构造和我们人是相似的。木车也像汽车一样,是由很多配件组成的。同样,我们的色身也是由皮肤、骨骼、肌肉、液体等等“配件”组成的。所以,包括机械唯物主义也说,人就像一部机器一样。虽然他们不了解人的精神层面,但仅就肉体的某些部分而言,他们说的也没有错。“因”是逻辑、道理的意思。七相木车因,即七种木车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对汽车最了解,说七相汽车因才是最合适的。从汽车的比喻,我们就可以看清楚“我”到底是什么。(因为很多人对五蕴的内涵不了解,故这里只讲精神和肉体。)

首先,观察“我”是精神、肉体,还是它们的“综合体”。很多人会说,“我”是精神和肉体的“综合体”。此刻,当我们反观时会发现,如果只承认肉体是“我”,就会有很多问题,是不对的;如果承认肉体不是“我”、只有精神是“我”也不对,因为我们在头疼的时候,会说“我疼”。所以,很多人承许它们的“综合体”是“我”。

再进一步观察:什么叫做“综合体”呢?能不能在汽车上找到一个汽车的“综合体”呢?实际上,把所有的汽车零件组装起来放在一边,就是所谓的“综合体”。但是,在“综合体”存在的同时,除了这些配件以外,谁能找出一个“综合体”呢?找不出来。组装后的每一个配件与它们在组装前分散时一模一样,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把这些配件一一拆下后,在每一个配件上都找不到一个“综合体”。所以,所谓的“综合体”,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是引人误入迷途的根源。

七种因中的第一因,是抉择“我”与“五蕴”,或者“我”与“肉体和精神”非一体。

我们往往认为,“我”与“肉体和精神”是一体,“肉体和精神”就是“我”,除了“肉体和精神”以外,不会有一个单独的“我”。

这时,我们可以依次分解观察。首先分解肉体。人的身体至少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头、两只手、两只脚。那么,这五个当中谁是“我”呢?若头是“我”,当然不对!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大脑,其他什么也没有的话,谁会说这是“我”呢?这只是一个头颅而已,不叫人。如果手、脚是“我”,也是错的。因为截肢的时候,可以不要左手或右手甚至双手,也可以不要双脚,但截肢者还是活下来了,还是认为有“我”的存在。在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上,作同样的观察,也都找不到一个“我”。(你们回去观察一下,能不能找到“我”。佛教里没有教条,观察时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定。)所以,在肉体上根本就找不到“我”。原来,我们认为有一个血肉及骨骼、皮肤等的综合体是“我”;这样分解以后,我们却找不到一个“综合体”,更找不到一个“我”。

还有一个希望,在精神上能否找到“我”呢?精神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眼睛能够看到精神吗?耳朵能够听到精神吗?不能。只有精神自己可以看见自己。可是,通过观察可以了知,精神是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就像电影胶片一样,在一秒钟里有二十四帧画面通过镜头,一帧一帧是分开的,不是一体的。但是,一帧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分不清二十四幅图像的变化,看上去人物的举手投足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样。又如,电脑的屏幕,一秒钟至少有五十次的扫描,但这些是肉眼看不见的,因为变化太快了,所以就引起了眼睛的幻觉。同样,我们可以推理出心或精神就是这样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

假如抓住现在的这一个刹那,在这一刹那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一系列刹那,现在是否还存在呢?这些都已经毁灭了,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了,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时空里,它们已经彻底消失了。如果“过去”仍然存在于某一时空中,还有可能回去,但是,它已经不存在了。另外,现在的这一刹那之后、尚未发生的一系列刹那,当前是否正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中,如同还未上台表演节目的演员,正在后台准备出场呢?不是这样的。小乘最低的分别说一切有部有一些这样的观点,但这是错误的,其上的教派(如中观派等)都不承认。

那么,现在所谓的“我”和“我”的精神就是一刹那而已。可是,我们一直以为“我”(或“精神”)是延续的,过去世的“我”,现世的“我”,来生的“我”……从来不认为“我”就是一刹那。这一刹那和我们的执著是相违的,即使存在一刹那,我们也不承认一刹那是“我”。可是,再继续观察,连这个“一刹那”也是不存在的。

最后,我们就抓不到任何一个东西,外面的物质也好,里面的精神也好,或者从分解的角度看,或者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看,分析到底,一个一个全都消失了。既然肉体和精神都消失了,难道同它们一体的“我”不会随着它们一起消失吗?

还有一种观察的方法。就肉体而言,它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平时人们认为只有一个“我”,不会有很多个“我”,所以,不可能五个都是“我”。如果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是“我”,其他的不是,可四肢及头都同样是“我”的身体,为什么只有一个是“我”,而其他不是“我”呢?这也没有理由。所以,我们拿不出一个答案。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笨了呢?恰恰相反,现在我们开始变得聪明了。没有的东西,当然拿不出来!对存在的事物一无所知,才叫愚笨;对不存在的事物能如实地认识,这叫做智慧,而非愚笨。此前,把没有的当作有,才是最愚昧的。在中观里,还有很多推理的方法,这里暂时不讲。这是七种因的第一个:抉择“我”和“五蕴”非一体。

第二个因,是抉择“我”和“五蕴”非异体。异体就是单独存在的意思,这显然不合理。“我”是不可能像这个桌子一样地在精神和肉体以外单独存在的。如果在精神和肉体上没有“我”的话,我们更不认为在其他地方有“我”的存在。

第三个因,是抉择“我”并非依止于“五蕴”。“我”是否像人坐在车里一样地依止“五蕴”呢?经书里将这种依止比作“狮子坐在森林当中”,“我”是否就坐在“五蕴”当中呢?也不是。因为除了精神和肉体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我”,这是实实在在的。还有,所谓五蕴或者所谓的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解的,在分解后的每一个成分里都找不到“我”。所以,“我”并不依止于“五蕴”。

第四个因,是抉择“五蕴”并非依止于“我”。佛经中将这种依止喻为“山上生长的树木依靠山而存在”。那么,“五蕴”是否依止“我”而存在呢?也不是。因为,依照前面的思维方法,根本找不到“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所以,“五蕴”并不依止于“我”。

第五个因,是抉择“五蕴”与“我”相互并不具备。所谓具备,就如同现在我具备这本书(我手里拿着的这本书)一样,是不是“我”具备“五蕴”,或者“五蕴”具备“我”呢?不是。如果“我”能够成立,则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我”的存在,那又怎能相互具备呢?

所以,“我”与“五蕴”既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既不是相互依止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具备的关系。最后,月称菩萨又加了两个因,即第六个因和第七个因。

第六个因,是抉择人体的总形不是“我”。例如,虽然汽车在所有的零件都拆下后就不叫汽车了,但如果各个零件处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如轮子在下面,车框在外面,里面的所有零件也各就其位,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总形。人也是这样,虽然分解后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我”,但是,如果头在最上面,两侧是双手,胸部腹部在中间,最下面是双脚,就产生了一个身体的总形。这个形状应该是“我”,有人这样认为。下面破斥:

什么是所谓的总形呢?头有头的形状,手有手的形状,你说这些肢体的形状是“我”,还是所有器官组合起来的新总形是“我”呢?我们会否认头的形状是“我”,而认为所有器官组成的一个共同总形状是“我”。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共同总形状”呢?除了头、手、脚等的形状以外,还存在一个共同总形状吗?还是头的形状+手的形状+脚的形状+……叫做“共同总形状”?这样观察后发现,除了每个器官的形状外,再没有别的总形状了。比如说,汽车的车轮是圆的,它组装前是圆的,组装后也是圆的。所有的零件以前是什么样子,组装后还是什么样子,这上面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总形状上也找不出汽车或“我”。

第七个因,是抉择它们的组合体(综合体)不是“我”。月称菩萨对此驳斥说,如果组合体是“我”,那就把车上的所有零件都拆下来堆积在一起,这个是不是“车”呢?当然不是,只是一大堆零件、一大堆铁,而不叫“汽车”!同样,我们人的肉体或精神在分解后,也仅是一堆肉或者骨骼,就不叫人了。

(三)观修的次第

这样观察以后,不知道你们怎么认为,我虽然是没有修行、有烦恼的人,但作为专门学习佛法的出家人,多少年来,我在这个问题上,曾不止一次两次地听闻、思考和辩论,通过种种方法去寻找,却从来没有找到过“我”的存在;而且很清楚地看到,在五蕴上,从来是不存在“我”的。不过,这只是书面上的理解,而不是修行的证悟。现在你们找一找,看看该如何回答。

在刚刚开始思维的时候,可能会有找到的希望,但是越观察越失望,越找不出来。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打坐前后的方法,在以前的开示里讲过,我们静下来开始修“人无我”的时候,不是依照禅宗所讲的什么都不执著,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而是要通过语言最后到达“不可言”的境界,通过思维最后到达“不可思”的境界。如果刚刚开始修行,就抱着“不执著”这句话不放,那就不要修行了。

现在内地有些出家人或居士认为,放生等善行都是执著,所以不能做。虽然从最高境界的角度来看,他们说得没错,但在凡夫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执著,哪有不执著的呢?若凡是执著的都不能做,那么学佛、皈依、发菩提心、念咒、六度、四摄、五戒统统都是执著,难道都要放下吗?世间不学佛的人就更执著。作为凡夫,即使是“一了百了”,也无法做到“不执著”。所以这些都是不对的,修行是非常讲究次第的,这些次第千万不能乱了。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要执著,特别要执著出离心和菩提心等善法;因为有了这些执著,就可以成功地走上解脱道并推翻“我执”。就像用香皂洗脸一样,虽然最后连香皂也要冲洗干净,但首先必须要用它来洗净污垢。同样的,首先可以有执著,以执著去推翻执著。若一开始就不执著,那就是大错误。所以,静下来修“人无我”时,不是像禅宗讲的什么都不想,而是要观察思维。(我这样说不是反对禅宗,禅宗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我们现在可以企及的,而是以后要达到的目标。)

该如何思维呢?静下来后,就观察“我”在哪里,方法是七相木车因。这样反复地观察、思维,最后深深体会到“无我”。就像我们找东西一样:在屋里没有灯光的时候去寻找一件东西,却没有找到,这时谁也不敢说屋内没有这件东西;若在灯光下仍然没有找到,我们就敢说屋里根本不存在这件东西。我们以智慧之光去寻找“我”,反反复复地思维,最后不但不能找到“我”,而且会发现原来根本就不存在“我”。

当深深体会到“我”不存在的时候,就不再继续思维,把心放下来,安住在这个无我的信念或感受当中,持续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越长越好。在早期,它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只有几秒钟而已。在这个体会消失后,又从头开始思维,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我”是不存在的。这如同在有光线的地方看书,书上有的和没有的都会看得一清二楚一样。这种“不存在我”的深刻感受,就叫证悟无我,这是一个初步的证悟。

有时思维累了不想思维,就既不思善也不思恶,让心平静下来,这叫休息。然后再去观察,最后得到的,是“不存在我”的体会,让心再次专注在这个空性当中,这叫做修无我。

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太简单了?是不是认为修空性还有更好的方法?有,那就是大圆满等密法。但是,现在修大圆满的机缘还不一定成熟。我们还是要先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然后暂时修此“人无我”的修法,修得差不多了,再将范围扩大,或者换成更有力的修法。这样,就可以逐渐靠近密宗了。以上所讲的“人无我”修法,全部是显宗中观的方法,还没有涉及密宗修法。希望大家能刻苦精进。 AjaM9rhHd7jmC6RS8w3gJGty4+W2D65iuncFxujIdh9XFeYHjKREKhbU2WlR3F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