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如何抉择无我

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每天二十四小时,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著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我”的存在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我”的存在,那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大小事务都可以不做了。

那么,如何去推导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呢?

譬如:我们想了解一辆汽车,从外观而言,就是有四个轮子、一个车架等等。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汽车,就应该打开引擎盖,看看里面的构成。如果再进一步,就可以拆下配件来研究。如此一来,才能谈得上是比较了解这辆汽车。反之,如果仅仅由外表而视之,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四轮的交通工具”的概念。

又比如说,有一座房子,仅仅从外观而论,就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建筑物。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我们就还需要知道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材料也作进一步的考察,然后,我们才会知道这座房屋究竟是木房子、石头房子还是钢筋水泥的房子。

可见,要了解某个事物,必须学会由表及里一层层地观察思维的方法。同理,如果我们想去了解自身和外境,那就必须去观察、思维:外面的世界如何构成?人本身的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为人的我又是什么样的。

至于观察方法,就如前面所讲的汽车和房子的例子。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了知房子的构成是石头或钢筋水泥的基础上,还应再进一步去观察钢筋水泥又是什么等等。一般的人往往只需知道房子是什么建的就满足了,不会进一步观察和思维。对他们而言,这些问题显得烦琐又毫无意义;但对于我们而言,就必须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思维。

那么,佛经上是如何教我们思维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我们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但如果我们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通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布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又得出一个结论,线又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

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像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可以无边无际地分下去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尘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说,可以无边无际地分下去。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同样,如果一秒的时间也可以被无穷无际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就不会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别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人而言,一秒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在其他时空中就不尽然了。比如说,一毛钱可以分成十分钱,我们从第一分钱开始,用到第十分就完了,这是数得清的。而从时间上来说,一小时由六十分钟组成,一分钟有六十秒,而每一秒中所含括的数字是无法用数量来形容的,它们就像苍穹中的星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过了一夜、两夜……百夜、千夜,仍然没走出这一秒。这一秒是用不完的,因为它无始无终、没有穷尽。所以,这一秒钟对于我们而言,是永远的一秒钟。我们此时在这儿相聚,在这一秒钟里;过一会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在一秒钟里,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们离开时,一秒钟就过去了,那还叫什么无穷无际呢?所以,明天仍然是昨天的一秒钟,这样就失去了所有的时间概念。

这是从时间上来分析的,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毫毛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像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做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的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张桌子,就不要去做什么观察思维,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观察——桌子由木板构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你就将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像前面的车子和房子一样,被我们一分再分,就“失踪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像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月称菩萨的观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获得事物,便不要去观察它,观察之后,你将一无所得,就会“失望”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kBcLyKnIBUGAgCPi/jGy9sj07r3bhmXBQikxPFnYY8osJ2t3AZkSBf2zjhj33N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