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衣柜开始的自我革命

大家往往认为,我原本就很擅长收拾。但说句实话,若说擅长还是不擅长,我还真就是不擅长收拾的人。在我悟出断舍离的机制之前,一直处于怎么收拾也收拾不好的状态。好不容易收拾妥当了,过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原样,日复一日都是如此。

大约15年前,我多次尝试过当时风靡一时的收纳术。去家居店买来塑料整理箱,把东西拼命塞进箱子,再把箱子塞进橱柜。可一旦拿出来一次,就会变得一团糟。想把塞在橱柜最中间的箱子拿出来,要花很大的力气,于是只能原封不动地放置在那里。我还尝试过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小的收纳用品,不知道是不是我手笨的缘故,最后都以撂下一句“这也太麻烦了,我哪里做得来”收场。可以说,对收纳术,我已经完全改变了看法。

我开始思考,说到底, 这些物品究竟值不值得我用这么多心思,下这么大功夫,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收纳呢? 想通这一点后,我学会了舍弃物品。舍弃物品后有没有整理清爽呢?由于当时我还没有“断”的概念,一直重复着扔了买、买了扔的过程,情况虽然比钻进收纳术的牛角尖里时要好了不少,但依旧无法整理清爽……这个过程,我循环往复了10年。

似有若无,似无若有

我在瑜伽道场里学到了“断”的概念。比如说,断食就会让人对“断”的感觉深有体会。一旦断绝了进食,就能体会到“啊,原来食物竟如此宝贵!”。通过“断”,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可贵,从而摆脱执念,心生感激。不过,刚开始学到这个概念时,我的想法却是“像我这种执念满满的人可做不到这一点!”。

当我略带抱怨地向一起学瑜伽的前辈说起这件事时,对方说了这样一句话:“是啊,就连衣柜里,你都塞得满满的。”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虽然摆脱精神上的执念对我来说还很难,但若从整理衣柜着手的话,我兴许做得到! ”这便是我将“收拾”作为断舍离的一种方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契机。

每当换季时,我们是不是总念叨“没衣服穿”?可衣柜明明被衣服塞得满满的,对不对?明明是已经不穿了的衣服,却出于某种留恋收了起来,又放置不管,形成了一种“似有若无,似无若有”的奇怪状况。这种状况让我觉得“扔掉这些衣服,是不是就意味着为放下执念付诸了‘行动’”?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了每逢换季,自己就会念叨“没衣服穿”,以及自己究竟有多少放在衣柜里不穿的衣服。 放在衣柜里的,不是“留恋”,而是“执念”

于是我下定决心:“既然如此,就从衣柜开始,行动起来吧!”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开始将关注点放在物品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上面,物品投射出的自我印象就会浮现出来。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渐渐明白,我们如何使用物品,也关系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说到底就是,自己随意地使用物品,就会被别人随意地对待。

比如别人会觉得“那个人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所以给他的礼物也差不多就行了”。反之,如果能够借助断舍离的方式,提高自我定位,别人也会觉得“那个人的生活那么有品质,不好送给他这么粗陋的东西”。感受到周围人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见, 筛选物品这项工作,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力量

进一步讲,自己如何对待自己,决定了一切。改变起初会体现在物品层面,所以如果你能和物品建立更好的关系,一切都会逐渐发生改变。从家里的衣柜和抽屉到人的意识,甚至连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希望大家可以记住这一点。 cBnKB+n5KCr0GtP8NAQxnR/Dl5Ou3mnJ6soK+62TsD1SJw/Tua8dKYQmDn8vyZ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