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0 M25 Y67 K23
◎ R211 G171 B82
◎ #d3ab52
《千字文》开篇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易经》中也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的记述,即是说古人认同神话中盘古初开天地时,黑、黄两色为天地间的混沌原始色彩。黄土高原是华夏先民生息繁衍之地,因而黄土及其色泽是古人敬畏与膜拜的对象。唐朝历史学家司马贞(679—732)在《史记索隐·五帝本纪》中称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将最高权力的标准及定义用土地及其色泽来描述。到了前11世纪的周朝,天子选择土黄色及玄色作为御服及冠冕的搭配色,这并非为了追求时髦,而是寓意天子受命于天,拥有最高权力并占有一切土地。天子身穿黄色的衣裳象征对所有土地的拥有权,头戴玄(黑)冠代表上天授意。这种皇服的色泽配置,一直传承到隋朝才有所改变,而土黄色和玄色也成为周朝流行的权势色泽。
新疆吐鲁番的黄土地
甘肃省敦煌锁阳城
甘肃省敦煌玉门关
玄、黄两色在西周时期并不是御用专色,它们也流行于民间,是一般百姓普遍使用的衣装服色。《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鵙”,鸟名,又称伯劳,鸣叫时尾羽会上下摆动,声音响亮。诗句的意思是七月里伯劳鸣叫,八月要开始纺织了,染色的布帛既有黑色又有黄色,我的红色最鲜艳,拿去为公子做衣裳。这首歌谣出自豳(bīn)国,豳国是位于今陕西彬州一带的周族小国。因此《豳风》被归纳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属于《国风》中最早出现的民谣。《诗经》收录的《豳风》共有8篇,其中《七月》一诗共分8段,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农村百姓一年四季的劳动与生活面貌,又记载了当时一些节令和风俗,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景物的描写都栩栩如生。全诗就如一幅色彩生动的西周古画,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