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绀青色

◎ C80 M60 Y0 K50

◎ R33 G58 B112

◎ #213a70

古汉语中“蓝”字原非颜色名词,本意是指一种含蓝色素且可色染布帛的植物名字,即蓝草,又称“兰草”。《广韵》中注有“蓝,音篮。染青草也”。蓝草经过水浸泡、发酵后能制成可色染织物的蓝靛(或称“青靛”),古人将用这种蓝靛漂染土布后所得出的颜色叫“绀蓝”或“绀青”。《说文解字·纟部》中有“绀,帛深青而扬赤色也”,即绀蓝是带暗红的深蓝色。

绀蓝色是最早普及、流行于民间且属于庶民阶层的常用服色之一。蓝草自周朝起已被认定为民生经济型植物,从而被大量种植。当时设有地官专门掌管蓝草的栽培及采收事宜,还设置了负责染色的官职,称“染草之官”或“染人”。在南宋史学家郑樵(1104—1162)撰写的《通志》中提及蓝草分为蓼蓝、大蓝及槐蓝三种,可分别染出不同深浅的蓝色。制作蓝靛的传统方法在北魏末年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有“七月中作坑……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暑夏炼制蓝靛,先在地面挖坑,然后把蓝草倒竖于坑中,放水后用木头或石块重压蓝草以免其浮出水面,浸泡时间依照天气,若天气热就一天,天气冷则两天,之后将浸泡的汁液过滤后换到瓮中,按1.5%的比例加入石灰,并用木棍急速搅动,待澄清后把水倒掉,只保留蓝色的沉淀物,待其变浓稠后,蓝靛即完成。这种提炼蓝靛的古法一直流行至今。

现代蓝印花布

蓝草

到了东汉时期,因人口增加,织布染蓝的需求量变大。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一带为当时北方主要的蓝草种植区域之一,东汉经学家赵岐(?—201)曾路过此地,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蓝草,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蓝赋》。序中写道:“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偃师”是今河南洛阳下辖的偃师县,“蓝”在此时仍非颜色名词,是指植物蓝草。

“蓝”字大约从唐朝开始,才逐渐从“青”字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颜色名词。文人间开始流行用“蓝”字入诗,好让笔下大自然的风光更加多彩明媚。如:白居易(772—846)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写绿中偏澄蓝的水色;李商隐(约813—858)的《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中“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诗文中的“江水”在黄昏后是碧蓝混色的;北宋诗人柳永(984—1053)的《轮台子》中“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描绘的是光线折射下的绿蓝烟水色彩。从上述的诗文中可看出,唐宋诗人灵活运用了文字的铺陈手法,把同属冷色调的绿、碧等糅合进蓝色中,以丰富景色中蓝色的层次,区分开颜色的深浅度以及光影的明暗度,让诗文弥漫着阵阵清爽凉意。

用蓝靛染过的蓝色衣衫的含义随着时光的流转有了变化。唐宋两朝时期,蓝衫是八品及九品小官员所穿的官服色,而从明朝到民国早期,朴实的蓝布长衫是秀才及读书人的流行穿着。蓝布衣衫也是古时成熟村妇的广泛穿着:“……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此外,蓝色还是客家文化的标志色之一,客家人认为勤俭是美德,而传统的客家妇女喜穿蓝布长衫或短衫,因此视蓝色土布为勤俭节约的象征。

现代白底蓝染花布片

现代白底蓝染布片 6STt4X5Eg4fED9+AU2l0ZT3zDtvew+hc0HdfH8RRK+5MhfIGniFfc3JoWWd4wX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