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为何长袍诞生在中国,西服诞生在欧洲

为了更好地体会文化根源的不同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着装理念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用长袍与西服来解释,以便大家更形象地理解什么是中国人的着装气质。我认为对于当下正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我们,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为什么长袍诞生在中国,西服诞生在欧洲?这个问题看似无关紧要,但其实这个显而易见的差异背后,恰恰体现了中西文化根源的差异。从形上来说,西服立体、面料硬挺、凸显身型;长袍平面、面料柔软、遮盖身体。这种形式上的美学,看似偶然,其背后的根源,恰恰是中西双方思维与文化的差异。

首先讲一个客观因素:西服诞生在英国,长袍诞生在中国,一定程度上与英国盛产羊毛,而中国盛产丝绸有关。前者面料在民国时就被称为“硬料”,后者被称为“软料”,因为面料属性不一样,因此,两者的裁剪方式与缝制方式也不一样。但这一客观因素并非唯一的原因。

一、两者对身体认知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中对身体的认知是不同的。在西方的美学理念里,身体是美丽的,是应当被展现的,这主要来自古希腊文明。因此在西方艺术史上,我们必定会看到裸体雕塑,以及绘画中的裸体人物。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我们从来不会看到裸露的身体。因为在中国的美学认知里,身体是应该被遮盖而非向外展示的。紧身合体的西服能彰显身体的健美,而宽松的长袍则将人的身体遮掩在面料之下。

二、美学理念的不同

前面谈到了我们中国人性格总体内敛、低调、含蓄,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的主流文明是农耕文明,非常依赖于土地,重视家族血缘;西方是海洋文明,经常需要赤膊上阵与天地斗。所以如果要将这种异同体现在着装理念上,西方人的着装是奔放且开放的;中国人着装更注重含蓄之美。

其实至今,我们还能普遍看到类似的比对。同样是领导人夫人出席隆重的场合,同样穿礼服,西方的外交官夫人会穿低胸、露肩的礼服;但我们中国外交官夫人着装都以端庄、含蓄为主,几乎没有见过谁穿低胸、露肩礼服。

三、科学发展的不同

科学的诞生,特别是数学、几何学的发展,将西方裁剪技术从依靠感觉和经验的裁剪方式推向了科学裁剪方式。在现代西方裁剪技术(也是我们今天依然在采用的裁剪技术)发明前,西方人的裁剪主要复制成衣的裁片,或者把人体每个相关部位都量一遍,才做出了一件能让人穿上的衣服。这个时候西方人甚至没有精准的量体工具(而中国在商代就有了可以度量长度的古尺)。所以做出来的衣服虽然也是西服,但不够合体。而数学和几何学的发明,让人们得以利用数学公式来推算各个部位的具体尺寸,包括人体弧线的弯度,这些都得以让西方裁剪技术走向精准 [1]

西方裁剪技术在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方人的到来而被传入中国。而在此前,中国长袍在裁剪技术上是非常简单的。它几乎就是十字形裁剪。形象些解释,将一块面料对折后,在中间挖个洞,两边缝合,再装两个袖子。这种裁剪技术并不涉及复杂的数学公式,也没有省道(一种处理人体胸腰差、腰臀差的裁剪技术)概念。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合体旗袍,就是传统旗袍采用了西方裁剪技术后的产物。

四、对环境的不同认知

除了因为科学发展带来的差异,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我们在历史上长期穿袍服的原因。我国古人做衣,尽量以减少面料浪费为主,而上述平面的十字裁剪法恰恰最大化地利用了面料,甚至局部留下的碎料也会被充分利用在一些诸如袖笼的细节部分 。而西式裁剪方式,事实上到今天都还是很浪费面料的。根据面料门幅、具体款式、排版技术不同,每款衣服大约会产生15%~ 30%的面料废料,也因此,纺织废料也是当今服装纺织行业最主要的浪费源头之一。由此可见,即使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与技艺,它们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依然很有启迪意义。

五、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文化

在男女间的关系方面,中国人还非常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而古时只有男性可以外出工作,所以裁缝都是男性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裁缝只能通过肉眼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尺寸。平面式裁剪一定意义上也帮助裁缝规避了男女尺寸不同的问题。

当然,除了上述客观存在的文化与技术因素,中国人的体形特点与欧美人差异也很大。中国人总体偏瘦小,欧美人高大;中国人体形扁平式,欧美人则胸高点高,胸围大,体形偏厚;两者肤色也不一样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欧美服装品牌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普遍会碰到尺寸或者版型问题。欧美人偏爱的低胸领,过大的胸围,过深的袖笼,还有色彩体系调整都是他们要为中国消费者逐步调整的方面。

所以如果总结中国人特有的着装气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总体风格“含蓄”,而非“奔放”

②对身体的态度以“包裹”为主,而非“显露”。

③如何看待着装与社会关系的看法:是“集体主义观”还是“个人主义观”?是将 着装视为纯粹的私事,将着装视为个人主义的表现,还是觉得自己应该融入所在的社会 环境中?比较符合中国人惯性思维的是集体观,但这不代表中国人没有个性。下一节我 会分享中国大众消费者是如何表达自我个性的。

④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从我们的传统来说,我们自古就讲“天人合一”的理念 只是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了我们对环境的忽略,而服装纺织行业也是一个重度污染行 业。在最后一章,我会再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做进一步分享,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重拾这个 宝贵的传统。

当然,我写这一章节的目的并不是号召所有的中国人都必须穿“中国人”的服饰,毕竟当下时尚的选择丰富多彩。只是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假如您特别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希望我的分享能对您有所启发。

[1] Ashdown S.(2007), Sizing in Clothing , Boston & New York :Wood Head Publishing. dpWOhslFOqHZnmTEzBW/iyuBIiy8c3IZEsB9xoqRYcm0Zs0N9X4NtaML9ZMg0n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