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女性与时尚

一、女性与时尚关系密切的原因

女性与时尚的紧密关系,在原始部落时代就诞生了。

凡勃伦在其《有闲阶级论》中曾解释过,早在原始社会,男女就已经有所分工,这个分工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颇为相似。只是当时男性的对外工作主要是“战斗”——跟部落战斗、与野兽战斗(打猎)等;而女性则主要处理部落内部的事务性工作。也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分工,让男性逐步变得“勇猛”。那时对“勇猛”的定义还停留在一个男人捕获了多少只野兽,成功击退或者战胜了多少部落等。因此,“勇猛”就成了男性在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最勇猛的男人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部落的首领。当他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首领)时,他就需要能体现这种身份与权力的象征。而捕猎与部落战斗获得的武器、奴隶和女人等就是男性征服世界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也成为他作为一个男性或者一个男性领导者可以炫耀的资本。

作为“战利品”之一的女性,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可以说,这种附属关系在今天依然存在。女性只有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才能够与其他女性竞争并最终博得男人的欢心。也正因为这个“取悦男性”的角色需求,女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男性”的消费对象。女性消费时装与化妆品,而男性消费女性(通过消费欣赏女性的美)。以服装消费为例,数据显示,在全球服装零售消费中,女装销售占比 53%,男装 31%,童装则是 16%。这也说明了女性对于时尚消费产业的重要性

即使将时尚的消费史理解为就是一部消费女性的历史也不为过。一定意义上,时尚,就是被物化了的女性。这点从我们的以女性模特为主的广告上就可以看出。当然,随着男色消费的崛起,也许男性也可能会被物化,但相比较女性而言,还是差远了。

二、时装发展史也是女性独立的历史

可以这样说,时尚消费史既是一部女性消费时尚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女性被男性消费的历史,但也是女性追求独立发展的历史。这就是女性与时尚之间颇有魔力的关系。

(一)着装与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

在西方,女性表达独立精神,希望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投票权、教育权等)最有代表意义的服饰是“裤子”。每当社会出现女权主义事件时,女性的仪表与着装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女性会削短发,着装廓形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线条而以平面身材示人(可以理解为现在俗称的“平胸公主”),以及穿裤装。

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女男孩”风格,也就是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角黛茜的主要着装风格。这种风格之所以会流行,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息息相关。当时正值一战之后,一战期间男性都上了战场,这迫使女性不得不出来工作。而在此之前,和同时期的中国女性一样,欧洲女性也几乎不外出工作。而为了工作,女性也必须将自己装扮得更加干练,削短发、穿裤装。可以说,这种着装既是为了工作便利的客观需求,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战争结束后,这种装束成为一种流行。

不过,女性着裤装,穿男士西服,把自己打扮得像男性那样,在一些男权主义者看来,恰恰说明女人崇拜男人,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女权难道不该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高兴与满意,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女人,而不是男人吗?

在时尚圈,女权主义思潮至今依然存在。虽然从女权主义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但事实上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许多地方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这也正是时尚存在的意义之一——用着装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社会的看法,甚至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一种无声抗议。

(二)女性成就了时尚产业

女性不仅仅是时尚行业最主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时尚产业的核心主力。整个时尚产业雇佣人数约 6000 万人,其中 70%为女性 ,这与女性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息息相关。

时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源头。其一是女性承担的家务工作。比如在西方,女性参与的“家政班(Domestic Management)”是今天服装设计教育的前身之一。同我们中国非常相似,女性曾经长期被禁止外出抛头露面。一般在外工作的女性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妓女,一类则是仆人(穷人)。十九世纪开始,欧美学校开设了“家政班”。这里的“家政”虽然听上去像是今天的“保姆”,但家政班的课程设置,比我们理解的“保姆”工作要全面、系统得多且更有知识性。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卫生的处理,烹饪,一些与做衣服相关的课程(比如裁剪、缝纫、刺绣等),家庭的财务管理,另外还包括许多礼仪课程(比如餐桌礼仪等)。由于家政服务中,裁剪、缝纫、刺绣也是一个主要的课程部分,这部分后期就逐步发展为今天“服装设计”专业的雏形。中国也曾有类似的现象,只是在中国这部分技能被称为“女红”。

其二便是纺织业的发展。虽然现在纺织厂几乎已经不需要人工作业,但在严重依赖人工作业的时代,纺织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几乎都是女性,所以才有“纺织女工”这一词汇。并且在古代,纺纱、织布、刺绣、缝纫几乎都是以女性为主,但在裁剪这个环节,却是以男性为主的。大概有两个原因造成了为什么裁剪者多为男性。首先,在古时,女性一般都不被允许接触外人,更不要说裁剪量体时可能会有身体接触,这样,当然还是男性做更方便。其次,可能也与体力消耗有关。到今天,裁缝依然以男性为主,无论是做纸样、裁剪,涉及面料搬运、使用设备熨烫、长期站立等较为消耗体力的环节,一般都由男性来做。

女性不只是充当了时尚产业的劳工,同时在许多国家与地区,也是时尚产业的主要奠基人。比如全球第一个时装周,也就是纽约时装周的前身,是由一位叫伊莲娜·兰伯特(Eleanor Lambert)的女性创立的。还有时装杂志《VOGUE》的主编大多也都是女性。虽然女性无论是在消费上还是作为从业者都为时尚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时尚业的领导层,女性依然非常稀有。从每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财报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鞋服公司的高管依然是以男性为主。好在国际一线品牌大多已经在改变这个现象,诸如开云(KERING)、普拉达(PRADA)、历峰(RICHEMONT)都在将提高女性在高层管理上的占比视为战略目标,以期从自身开始提高女性的整体社会地位。 CpJeMfdNQKqPFhNbLdanxtf7CmKdz6tRLm55/1jqSSlZsDjsqDP6H5jpXfbrMC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