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实践课堂

实践活动1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主题讨论

实践目标

本次讨论在于使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优异品质和功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的作用,同时锤炼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方案

1.活动时间:1~2 课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4. 活动流程:

(1)宣布讨论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明确讨论方向。

(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可指定组长,亦可小组内民主选举产生组长,或学生自荐产生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讨论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3)教师可限定讨论时长为 10~15 分钟,监督并指导各小组的讨论活动。

(4)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代表上台发言,发言时长 5 分钟以内。其他小组就该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教师对每一位发言同学的发言进行引导性点评,对质量较高的小组予以表扬。

(5)引导学生对发言过程中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

(6)教师对讨论活动作总结性评价。

实践评价

根据发言代表的表现,评定该小组的实践分数。

计分表

参考资料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回答时代课题、贴近人民诉求,成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理论支撑。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规律,但主要基于欧洲历史、文化和经验,如果机械地将它搬运到欧洲以外的社会环境并不顾条件加以实施,只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实践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是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关键在于依据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坐标;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转变,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坐标。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指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的同时,赋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例如,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立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断。如此,成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更易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课题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课题,是具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因时代而生,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植根于深刻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正是由于时代诉求与时代需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由于时代发展与时代变革,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课题,时代课题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的使命任务也不一样。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时代之问,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新的时代课题。全球化、大国博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思潮、交往方式等带来新的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大国经济科技竞争带来的封锁与遏制、人类交往方式的变化等,都增加了当今时代的不确定性。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世界向何处去?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些成为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富有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一系列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回答了面向国际社会的时代之问,也阐明了立足中国的时代之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阐释的重大时代课题。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贴近时代脉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贴近人民诉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人民关切、回应人民诉求、尊重人民创造,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科学理论。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民实践经验、实践智慧的理论创造。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和不竭源泉。尊重人民实践智慧、回应人民理论关切、贴近人民理论诉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变现实,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要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有赖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一方面,人民实践需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人民实践是检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重要尺度,人民实践的效果诠释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因而能够有效指导人民实践,通过人民实践诠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答人民之问的科学理论,系统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例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满足,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完善和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成为现实,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思考、科学回答,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最贴近人民诉求的理论,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总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贴近国情、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缘由所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22 年 12 月 21 日

实践活动 2诵读经典:《共产党宣言》

实践目标

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推动了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尤其是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治国方针,促进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发展。诵读《共产党宣言》旨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和建设思想等内容。

实践方案

1.活动时间:1 课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方式:小组发言。

4. 活动流程:

(1)教师宣布诵读经典为《共产党宣言》,明确此次活动的实践目标,要求学生课后完成阅读任务。

(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可指定组长,亦可小组内民主选举产生组长,或学生自荐产生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分享各自读书心得。

(3)各小组推选发言代表,就各自小组的心得体会进行课堂交流。其他小组就该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打分并点评。

(4)教师就学生读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点评各小组的发言。

(5)教师对此次实践活动作总结性评价。

实践评价

根据发言代表的表现,评定该小组的实践分数。

诵读计分表

课堂发言点评报告

参考资料

《共产党宣言》。可自行选择人民出版社或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版本进行阅读。

实践活动 3《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欣赏

实践目标

通过观看纪录片,重现马克思的生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热情,并提高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与当今时代的问题相结合的自觉性,以解决现实的时代问题。

实践过程

1.活动时间:2 课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流程:

(1)教师宣布实践活动主题为《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观赏,并明确实践目的。

(2)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纪录片。

(3)纪录片观赏完毕后,可邀请 1~2 名学生分析自己的观后感。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4)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撰写观后感一篇,并以此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纪录片观后感

参考资料
大型文献纪录片《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一集:《打破这件铁房子》

第二集:《必是赤旗的世界》

第三集:《出发到民间去》

第四集:《开天辟地大事变》

第五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实践活动 4欣赏大学生原创歌曲——致敬马克思

实践目标

通过欣赏中南大学师生原创歌曲《别怕,我是马克思》,以及河海学子原创作品《 Go with Marx》,透过韵律,传唱青年马克思砥砺奋进的故事,共同憧憬共产主义芳华。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情感,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积极现实意义。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过程

1.活动时间:1 课时。

2. 活动地点:教室。

3. 活动流程:

(1)教师宣布活动主题为欣赏歌曲《别怕,我是马克思》和《 Go with Marx》,明确活动目标。

(2)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歌曲视频。

(3)采用学生自主发言或指定学生发言的方式,邀请学生分享观后感。

(4)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唱这两首歌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班级为单位,自主设计编排一首马克思主义相关歌曲。

参考资料
《别怕,我是马克思》

我生在初夏

金牛座一八一八

社会动荡

求学问道

心无他

伏案书写

阅尽天下

也把柔情给了她

打破旧规

高扬自由

杜鹃满枝丫

理想指引

我从青年

垂垂老矣

生命之涯

别怕,我是马克思

共产主义信仰芳华

我将浪漫赋予世界国家

怎样 怎样 怎样

我从革命走进教室 卧榻

别怕 别怕 别怕

醒来吧 醒来吧 醒来吧

追逐梦的脚步奋斗

以苍生为大

《Go with Marx》

穿过特里尔城黑灰色的街道

转过弯路过布吕肯街 10 号

你走出门带着黑色圆顶礼帽

弯下腰,向那拾荒的孩子微笑

阴雨洗刷空气煤灰的味道

风带着工厂机器的声音呼啸

你手持一份残旧《莱茵报》

烟雾不断在眼前缭绕

为什么那些人结伴跳着华尔兹舞蹈

而孩子们排队领着焦黑干面包

是什么让金钱丑陋,狰狞嘲笑

世间的温暖,无产者的辛劳

你振臂呼号,去挣脱镣铐

共产主义的胜利必然会来到

世界在咆哮,革命的浪潮

是劳动者双手创造了一切美好

行在巴黎马蹄声音滴滴答答响

布列塔尼的风光没心情欣赏

你与恩格斯在交谈中遗忘了时光

烛火尽,身边的书稿一张一张

独自伫立特拉法尔加广场

贫困熄灭不了你眼中的火光

你与燕妮围坐孱孱炉火旁

生活还在颠沛中流浪

为什么那些人结伴跳着华尔兹舞蹈

而孩子们排队领着焦黑干面包

是什么让金钱丑陋,狰狞嘲笑

世间的温暖,无产者的辛劳

你一生的理想——有平等的土壤

人们一起唱着歌孩子们吃着糖

社会的模样,将会是怎样

你用唯物的哲理抨击空想

权力的阻挡、诽谤与中伤

你轻轻拂去像是一片蛛网

你强忍悲伤,走向了远方

海格特公墓旁的泪光,是希望 bJoxJo4V+87WOGr+6c9G4MWUO2w9RVnO2cSCRYPGTqVLH90nbO+Vbep2+Vkasp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