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案例思考

案例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1848 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 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 年,17 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马克思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友谊长达 40 年。正如列宁所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无私资助革命事业,即使在自己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尽最大努力帮助革命战友。马克思和妻子燕妮患难与共,谱写了理想和爱情的命运交响曲。

同志们!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同志们!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尽管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也会出现曲折,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进入 20 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同志们!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高度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同志们!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 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水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1938 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 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说过,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同志们!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恩格斯说:“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5 日

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案例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在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为后人留下了浩瀚的著作,而贯穿这些著作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比喻为人类思想史上“壮丽的日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既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又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列宁曾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比做是“一整块钢”,认为“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四个鲜明特征:第一,科学性。马克思立足自身所处的时代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虽然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之问”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之问”。

第二,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不是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抽象的物质,而是以特定历史传统和生产条件为基础形成的物质生产实践,这就把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根本区别开来,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不是“市民社会”,而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第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学问,它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者更关注现实,更关心自己所处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聆听时代之声、回答时代之问,“以问题倒逼改革”“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四,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以实践为根基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内在地包含了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方法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个知行合一的体系,它不仅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不仅讲是什么、怎么看,而且讲怎么办、怎么干。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是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基本工具。方法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得出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内在同构性。而且根据时代的发展,还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得出一些新的论断和结论,用以指导不断发展着的实践。

一是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可以说,这个论断准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语,但是他们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就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的实践观必然要求主观要符合客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中国化的提炼和概括,并形成党的思想路线。

二是思想方法和理论思维。在把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和灵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他强调要学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和方法,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最大实际;要学习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在改革中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要学习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学习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要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和方法,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

三是工作方法和实际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和提炼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实际能力。比如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增强本领。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信仰体系

人是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悖论性存在,现实性和超越性、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贯穿人类生存始终的深层矛盾。这就决定了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既有现实,而是总处在追求理想价值和终极关怀的过程之中,于是,信仰应运而生。信仰是人对理想社会的肯认和期许,它能够赋予人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安顿人们对完满性和理想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体系,它不仅包含着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探求,而且体现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终极关怀的憧憬和追求。作为一种对于最高价值进行追问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有着显著的差别。宗教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信仰,是因“信”而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和规律基础上的信仰,是因“真”而信。宗教信仰追求的是虚幻的无法实现的彼岸世界,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他看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把党性修养作为终生追求。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加强自身建设的独特理论和实践,它是党员个体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这一价值属性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共产党员“本质的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共产党人应该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但是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终生努力。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要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种信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资料来源:童萍《不断巩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有删减),《前线》,2019 年第 8 期

案例讨论

1.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一种理论体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案例3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在东西方流行

2011 年 4 月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特里·伊格尔顿的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在海外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在这部著作已经译成中文,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又引起了很大反响。在这里,我想没有必要对特里·伊格尔顿其人其书进行评论,而是应该对出版此书的社会现象及启示进行讨论。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出版意味着什么?

在英国和世界文坛,特里·伊格尔顿的著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批判。他近年一部影响很大的著作《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对当代许多人迷恋的后现代主义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和中肯的评论。这次,他出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是,一个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判的学者,怎么写起政治评论的书来了呢?二是,这样一个以批评、批判出名的学者,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是对的”这一辩护性的问题呢?

应该讲,特里·伊格尔顿对资本主义从文化批判走向政治批判,是由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从主观来说,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化评论从来就以具有政治性著称,他能够写出这么漂亮的政治评论是不奇怪的。但是,他在今天写这样的政治评论,又是由今天的时代条件这一客观因素决定的。事实上,即使在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西方就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比如,哈贝马斯就说过:“西方社会所独有的难题,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而得到完全解决。”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证明了资本主义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特里·伊格尔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文化转入政治是必然的。但是,这部著作的出现,说明了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向纵深发展。这一社会现象,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重视的。

一贯以批评见长的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批判性一点也没有减少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马克思的辩护,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事。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诞生的,而且是所有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中最为深刻也最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因此,不管是否喜欢,是否赞成马克思主义,一旦触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问题,就必然会讨论马克思主义或“同马克思对话”。特里·伊格尔顿曾就十分热门的各种“新兴文化理论”说过一段话:“我们可以很公允地这么说,新兴文化理论多半产生自与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创造性对话。新兴的文化理论试图探讨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问题,同时却又与它保持距离。”这里,道出了西方许多人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复杂心态。与这些人不同的是,特里·伊格尔顿是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文学批评家,他总是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做过认真研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当全球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陷入困境时,《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问世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这正意味着马克思主义重新为人重视了。

资料来源:王让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与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案例讨论

1.《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有何启示?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诞生的,而且是所有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中最为深刻也最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案例4 中共浙江纪事(1919—1949):浙籍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得到广泛传播的。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开始由北京向上海转移。浙江毗邻上海,大批浙籍知识分子参与了上海的新文化运动,并在其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他们在上海创办进步报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浙籍先进分子邵力子在 1917 年就在上海《民国日报》“要闻版”头条以《美克齐美占领都城》和《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报道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并大加赞扬。

1919 年 6 月 16 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创刊,邵力子任主编,他先后发表署名文章 950 篇,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专论马克思主义的,如《提倡社会主义决不是好奇》《马克思的思想》等。《觉悟》副刊是当时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报纸副刊,浙籍的陈望道、沈定一、刘大白、夏丏尊、施存统、杨贤江、沈雁冰等都是主要撰稿人。1920 年和 1921 年间,《觉悟》副刊先后刊登了一批关于社会主义的译文,施存统翻译了《关于〈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劳动问题》《劳动组合运动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所谓“过渡期”》等大量文章。他和陈望道是翻译文章最多的两位。

上海的《星期评论》创办于 1919 年 6 月 8 日,至 1920 年 6 月 6 日停刊止,共出版 53期,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三大评论”之一,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劳工运动获得盛名,是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要刊物之一,该刊的主编是浙籍的沈定一和戴季陶,其中沈定一在该刊发表文章 100 多篇,浙籍的沈仲九、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施存统、俞秀松也都是它的主要撰稿人。

1920 年 8 月,《劳动界》在上海创刊。它是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通俗刊物。陈望道、俞秀松等担任了编辑工作,浙籍的沈定一也是主要撰稿人,他撰写的《价值与公道》一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揭露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该刊共出版 54 期,被工人誉为自己的“喉舌”和“明星”。

应陈独秀的要求,陈望道不仅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 年 12月,他还担任了上海《新青年》的主编,期间,他刊登了大量研究、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的论文和译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和行会社会主义、第二国际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建设意义。浙籍先进分子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资料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案例讨论

1.《劳动界》为何被工人誉为自己的“明星”?

2.浙籍先进分子是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8SPotq1aZ7/f2/uuTrCGfVNdquxk1nJ+TI08FFYpDCpeZr62ZTHdcbm1FTMYr0T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