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古至今,人总是通过确立、发展并追求信仰,来改变人的现实存在,实现人的自觉的、全面的发展。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一般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个主义的笃信景仰,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古今中外,人们对“信仰”有不同的解读,其主要区别在于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既受国家政权、政治制度的制约,也受社会经济基础、物质生产方式的影响,必须对信仰作历史的、阶级的分析。信仰作为人类精神最深层的结构,体现了主体对人生的终极依据、意义和价值目标的追求与寻找,它在最深远、最稳固的层次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意识活动、精神生活和行为取向。在阶级社会里,信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依据不同的时代和阶级的利益,形成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方法论。

信仰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存在境界的高低。科学和宗教都可能成为信仰的对象。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和之后,始终流行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保守的、改良的、激进的、空想的、折中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坚定正确的信仰。马克思在谈到工人政党对待信仰的态度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在 1880 年 11 月 5 日致左尔格的信中,赞赏当时革命队伍中信仰转变的情况,首次提出“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即德国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任务的” 。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信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使之变成了科学的信仰。列宁则使用了“共产主义信仰”这个概念。共产党人信仰的对象不是宗教,也不是自封的“主义”,而是源于实践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信仰的态度,既反对神化、僵化,也反对边缘化、妖魔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先进的中国人在历经磨难并对各种主义、思潮试验和反复比较后,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伟大建党实践和百年奋斗实践中,党形成并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产党人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汲取信仰,又把信仰化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信仰标杆。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可以发现,理想、信念、信仰等关键词,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出现并被强调。信仰包含理想和信念两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问题,关系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民族的兴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是因为近代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如此重视信仰建设,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形成了成熟的、先进的、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坚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度重视共产党人的信仰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同时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吸引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用无私奉献甚至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靠的就是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就没有李大钊、夏明翰、刘胡兰等许多优秀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就没有董存瑞、黄继光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英雄壮举。新中国成立后,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闪光的名字背后,无数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践着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

在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许多优秀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涌现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共产党员,继续彰显着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这些先进模范人物奋战在各条战线,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走进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黄大年、廖俊波、李保国、黄文秀等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着共产党人理想不灭、信念永续,昭示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时,都要讲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这对共产党人信仰建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如果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

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要时刻牢记补精神之钙、固政治之魂,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只有理想信念这个“本”坚固了,党性才会纯正,立场才会坚定,才能心无旁骛、一往无前地拼搏奋斗。 Hh+fvjckI46XgxH287w2o71nqbfir6GvHiJS/4V96PAvlCV66nl8fAmisU0wOD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