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4 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为什么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等。
党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党的性质,就要从先锋队、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这三个方面着手。
在党的十六大修订党章之前,党章中对党的性质的表述,只有一个先锋队,即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十六大修订党章以来,将党的性质的表述由原来“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志着党的角色地位的转变。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最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中成立、发展起来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宣布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并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又是和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境遇密切相连的,客观上肩负着“反帝”这一时代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既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又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种双重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革命的首要对象。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团结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实际行动上,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两个先锋队”。
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成了整个国家的管理者,角色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来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退居二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不仅是某一个阶级,而是全社会的各阶层,她必须代表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利益。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阶级,而是要从更加广泛的社会中吸收新鲜血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大致包括六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他们既不同于过去人们常说的“公家人”,同时各个群体又各有特点。而且,他们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或掌管着大量资本,或拥有高端技术,或懂得现代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通力合作。党的十六大党章明确把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扩展为“两个先锋队”,就是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协调各阶层,促成社会合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920 年 8 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
1920 年 9 月 1 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 年 8 月 13日和 9 月 16 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最终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大踏步地向前进,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动员广大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牢牢扎根于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事。当下,中国共产党拥有 9600 多万名党员,49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优势,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到实处。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做到两个先锋队,永葆领导核心地位,就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谋划和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在新征程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坚强决心,对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在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寄托着人类关于美好未来的全部情愫和渴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同人民幸福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始终是我们党须臾不可忘却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理想之光不熄,信仰之光不灭。如此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可以说,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高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标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的历史进程。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美好未来映照前进方向,崇高目标凝聚磅礴力量。在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更加激情豪迈、铿锵有力。
共产主义好比愿景,是激励人们奋斗的美好向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共产主义对理想社会作出了生动描绘,比如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觉悟极大提高,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
拓展链接:
未来中国先导片
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朝着远大目标不断前进。
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1945 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式写进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从那时起,我们党就把这一宗旨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工作中。
图为毛泽东的题词:为人民服务。这个题词大约写于 1944 年。题词笔墨浓重有力,让人过目不忘。毛泽东的这个题词与一名八路军战士有关,他就是张思德。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曾作过一篇叫《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党的宗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宗旨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仅仅代表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某个行业无产阶级的利益,更不代表某个宗派的利益。党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无产阶级和各族劳动人民;同时,它的服务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贯穿于共产主义运动全过程,贯穿于人类解放事业全过程。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二是党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员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是同甘苦、共命运的关系,党为人民服务是主动的、自觉的、不带任何条件的、真心实意和全心全意的。三是党既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又善于领导人民前进。同剥削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任何剥削阶级政党都不可能始终如一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也不可能拥有我们党这样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区别。尽管资产阶级政党也打着“人民”的旗号,自我标榜为“人民”谋利益,但那不过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罢了。
坚持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是任何政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发展和壮大的源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这说明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曾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关系:群众好比我们的后台,后台不稳,我们的戏就不能唱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多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同人民群众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些话语生动地诠释了只有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事业才能获得不竭动力。
牢记党的宗旨是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现实需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特别告诫全党:“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他要求共产党要“赢得群众的绝对信任”。但让列宁没想到的是,他亲手创建的苏联共产党执政 70 余年后,因为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被苏联人民所抛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有些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有些党员干部淡忘了党的宗旨。面对长期执政的有利条件、和平时代的优裕环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教育全党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